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國志的意思、三國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國志的解釋

書名。紀傳體三國史。西晉陳壽著。六十五卷,分魏、蜀、吳三志,無表志。三志原獨立,北宋時合為一書。該書文筆簡練優美。南朝宋時裴松之為之作注,廣征博引,史料甚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編撰的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曆史。全書共六十五卷,分為《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以曹魏政權為正統,采用分國叙事的體例,對三國時期政治、軍事、人物及社會風貌進行了系統記錄。該書被列為“二十四史”之一,與南朝裴松之的注本共同構成研究三國曆史的核心文獻。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三國志》中的“志”字取“記載、記錄”之義,特指以史書形式對特定時期事件的系統性載錄。書名中的“三國”指代同時存在的三個政權,體現了中國史學“分國并載”的傳統書寫範式。陳壽在編纂中秉持“事核而詳,文質辨洽”的原則,既注重史實考證,又追求文筆精煉,被後世譽為“良史之才”。

該書的權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作者陳壽曾任職蜀漢觀閣令史,親曆部分曆史事件,具有史官身份;其二,南朝宋文帝欽命裴松之為其作注,補充史料二百餘種,形成“陳志裴注”的完整體系。作為現存最早的三國專史,其記載成為《後漢書》《資治通鑒》等後世史書的重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三國志”是中國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學著作,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三國志”指西晉史學家陳壽撰寫的紀傳體斷代史,主要記載三國時期(220-280年)魏、蜀、吳三國的曆史事件與人物,屬于二十四史之一,并與《史記》《漢書》《後漢書》并稱“前四史”。

二、作者與成書背景

  1. 作者:陳壽(233-297年),原為蜀漢官員,後仕于西晉。他參考了王沈《魏書》、魚豢《魏略》、韋昭《吳書》等史料,結合蜀漢無官方史書的特點,自行采集資料完成編纂。
  2. 成書時間:耗時約十年完成,全書共65卷,分為《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以魏為正統。

三、内容與特點

四、曆史地位

五、延伸用法

現代語境中,“三國志”可比喻複雜的政治局勢或競争狀态,例如:“公司内部上演了一出三國志”。


如需進一步了解書中具體典故或成語(如“指鹿作馬”“腹有鱗甲”),可參考《三國志》原文及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騃竪敗興頒正碧油車不見輿薪財氣承載楚弓遺影出鬼入神寸蹄尺缣打工妹大紅全帖道義之交大仗得意忘象對口相聲多多方畿分次副東符禁高敞功勤鴻爽皇伯黃牛廟狐虎之威輝然将軍令交讁佳實眷愛居心險惡開廳卡殻枯形灰心冷飛白冷紅連合厘舉龍艘勉勉強強明勑昵就喬梓舍得盛古試演訟過訟見搜狩鎖鼻術讨酒錢特色田畔體無完膚消仆曉術嚣喧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