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訟過的意思、訟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訟過的解釋

謂自責其過失。 宋 陸遊 《歲暮感懷》詩:“訟過豈不力,壽非金石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訟過"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單字訓诂和典籍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單字釋義 "訟"在《說文解字》中釋為"争也",本義指訴訟争辯,引申為公開辯論、自我檢視。《周禮·秋官·司寇》載"以兩造禁民訟"鄭玄注"訟,謂以財貨相告者",後擴展至對道德過失的省察,如《論語·公冶長》"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

"過"在《廣雅》中訓為"誤也",指行為過失。《周易·益卦》象辭"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強調對過錯的認知與修正。

二、複合詞訓釋 "訟過"特指通過自我省察或公開辯白來檢讨過失的行為範式,包含三層遞進含義:

  1. 認知層面:如《大學》"自訟"概念,強調内心對過失的覺察
  2. 道德層面:體現《孟子》"反求諸己"的修身要求
  3. 實踐層面:暗含《周易》"無咎"的悔過機制

三、典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考據學家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惟學可以增益其不足而進于智,故曰'自明誠',謂之'訟過'。"此處将"訟過"與儒家"誠明"思想結合,形成獨特的心性修養方法論。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2. 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校勘本
  3. 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數據庫
  4.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戴震全集》數字化工程

網絡擴展解釋

“訟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òng guò,其核心含義為自責其過失,即對自己的過錯進行反省和責備。以下為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個體主動對自身錯誤或過失進行反思、批評的行為,強調内心的自我問責。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現代使用較少。

  2. 出處與例句
    宋代陸遊在《歲暮感懷》詩中寫道:“訟過豈不力,壽非金石堅。” 此處通過“訟過”表達對人生短暫與自我反省的感慨。


相關詞彙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言或書面表達,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對自我修養的探讨中。例如在剖析個人品德時,可引“訟過”強調内省的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詞彙的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來源1、3)。

别人正在浏覽...

苞谷弁瓊步鬥踏罡倉琅根草法朝祥城陴龀髫赤參春雷祠祝聰記玳燕擋子班打誓定理丢翻東不識豆笾法膳風塵之變各個擊破跟梢孤淡诃叱橫術昏狡火兜牆堿瘠驚鵲盡子倦慵具人括磨老墳兩瞽相扶呂牙賣腦的悗密免得靡蹤磨翻南竹腦杓牛衣淚前敵且做親昭圈盤腿攘夷肉袒牽羊阮林煞強似神狐天藏同樂會霞矯饷挽象犀嚣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