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能,知識和能力。財,通“ 才 ”。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不仁而有勇力財能,則狂而操利兵也。”
“財能”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財”在此處通“才”,指才能、知識和能力。該用法源自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必仁且知》:“不仁而有勇力財能,則狂而操利兵也。”,強調個人内在的才智與能力,而非字面意義的“財富”。這種解釋得到多個高權威性來源支持(如、5、8)。
部分現代語境中,存在将“財能”拆解為“財富+能力”的解讀,認為財富可賦予人更多資源和影響力()。但需注意,這種用法并非傳統語義,更多是結合時代背景的延伸理解。
《財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財富和能力。
《財能》的拆分部首是貝和力,總共有12畫。
《財能》是由貝音旁和力音旁構成。貝音本義為貝殼,引申為財富;力音本義為力量,引申為能力。結合在一起,表示財富和能力。
《財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財能」。
《財能》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并無太大差異,字形圖案基本保持一緻。
1. 彼此相互依靠,我們的財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2. 外表看不出來,但他具備很強的財能。
1.財力:指財富上的力量。
2.能力:指某人所具有的技能、才幹或能夠應付各種情況的能力。
1.財富:指擁有的財物或者經濟資源。
2.才幹:指某人具有的特長或者能力。
1.貧困:指財富缺乏的狀态。
2.無能:指沒有才能或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