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止,阻礙。 ********* 《國民之薪膽》:“ 英國 亦以 揚子江 鐵路問題相為尼阻,乃得置為懸案。”
“尼阻”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溫和而有力的方式勸阻他人的錯誤行為或阻礙不良事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由“尼”(指佛教中的尼姑,象征慈悲與溫和)和“阻”(阻止、阻礙)組成,強調以婉轉但堅定的言辭或行動進行規勸,而非強硬對抗。
結構與詞性分析
使用場景
常用于人際交往或社會語境中,例如:
實例解析
李大钊在《國民之薪膽》中提到:“英國亦以揚子江鐵路問題相為尼阻”,此處指英國通過外交手段阻礙中國鐵路權益,體現該詞在政治交涉中的委婉表達。
注意:需與物理學術語“阻尼”(物體運動能量衰減現象)區分,後者拼音為“zǔ ní”,與“尼阻”詞序和含義均不同。
尼阻(nǐ zǔ)一詞多指頑固、難以改變的意思。由部首組成是“屍”和“阝”,由4畫組成。其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語。
在繁體字中,尼阻的寫法為「尼阻」,拆分的部首和筆畫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尼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深入研究古代文獻才能确定。
1. 他對新的觀念尼阻不改。
2. 這個問題已經變成了他心中的一道尼阻,無法解決。
尼阻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一些相關搭配,例如:
1. 尼阻不改:指頑固不化,難以改變。
2. 尼阻不除:指難以徹底消除或改變的問題或事物。
與尼阻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1. 固執(gù zhí):指堅持己見,不聽勸告或改變的态度。
2. 倔強(jué jiàng):指頑固、頑強不屈、不肯妥協的性格。
與尼阻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
1. 易變(yì biàn):指容易改變、變動的狀态。
2. 開放(kāi fàng):指心胸豁達,樂于接受新鮮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