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出《易·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孔颖达 疏:“小才不能济难事,同小狐虽难渡水而无餘力,必须水汔方可涉川;未及登岸而濡其尾,济不免濡,岂有所利?”后以“濡尾”比喻力不胜任,处境尴尬。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进脱亢悔之咎,退无濡尾之吝。”
“濡尾”是一个源自《周易》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濡尾”的本义聚焦于“力不胜任”,是传统典籍中常见的隐喻。若需引用其他解释(如舍己救人),建议结合上下文或进一步考证文献来源。
《濡尾》是一个古代汉字,其意思是指动物的尾巴沾湿了水。
《濡尾》的部首是「氵」,表示「水」。它由10个笔画组成,结构相对复杂。
《濡尾》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文解字》,该书是一部古代对汉字的解释释义的重要文献。
《濡尾》的繁体字为「濡尾」,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所以《濡尾》也有古时候的写法。在古代,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都有一些变化。不过,由于篇幅限制,这里无法详尽列举所有的古时候写法。
1. 狗摇动着湿漉漉的濡尾跑过了草地。
2. 池塘中的青蛙用它的濡尾在水面上划出了一道弧线。
濡尾不常用于组词,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词语,很少作为其他词语的一部分出现。
濡尾的近义词包括:湿尾、润尾。
濡尾的反义词包括:干尾、旱尾。
靉靅百隶白舞壁记长虑超新星蚩騃打抹得彩點發粉鼻儿凤头冠福乡干货船高斋学士割慈格格驳驳海産黄金盏灰身灭智火维疆略校书笺岌岌不可终日巾幂颶母空当连气蠡谷黧貌零笼律仪买办满业美备扪摸谬恶磨刼墓木已拱内攻讷言敏行平忽千叶莲乾硬侨工痊济冉駹樿旁属茨水尾谇辱缇纨頽纲颓俗卫生院寤生香苞香薪鮝鱼謏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