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府丞的意思、府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府丞的解釋

(1).太守的屬官。《漢書·酷吏傳·嚴延年》:“三歲,遷 河南 太守……府丞 義 出行蝗,還見 延年 。”

(2). 漢 代西域各國王室的行政首長。《後漢書·班超傳》:“ 超 乃更立其府丞 成大 為 疏勒王 。”

(3). 明 代 順天 、 應天 二府, 清 代 順天 、 奉天 二府皆置府丞,為府尹副職。又 明 代詹事府、 清 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明史·職官志三》:“ 順天府 ,府尹一人,府丞二人。” 清 孫承澤 《天府廣記·詹事府》:“設詹事一員,少詹事二員,府丞二員。”《清史稿·職官志一》:“宗人府……府丞掌校漢文冊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府丞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在不同曆史時期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府丞是輔佐府級主官(如太守、知府)的副職官員,主要職責包括文書處理、刑獄審理和行政監察。《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府之佐貳官,掌文書案卷",《中國曆史大辭典》補充其職能為"協理政務,督察屬吏"。

二、曆史演變

  1. 漢代建制:始見于《漢書·百官公卿表》,秩六百石,協助郡守處理全郡事務,具有獨立奏事權。
  2. 魏晉時期:演變為王府屬官,《晉書·職官志》載"王置師、友、府丞各一人"
  3. 明清定型:明洪武年間定為正四品,清乾隆時期調整為從四品,《明史·職官志》載其"分理軍糧、緝捕、水利等務"。

三、職級地位 作為府級行政體系的第二長官,府丞在明清時期常設編制為1-2人,具有代行府政的特殊權限。《清代地方官制考》記載其"掌督糧、捕盜、河工及考試事宜",在知府出缺時可暫署府事。

網絡擴展解釋

“府丞”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具體含義和職能隨朝代演變有所不同,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核心職能與字義解析
“丞”字本義為輔助(《說文解字》),作為官職時多指副職。府丞即輔佐主官(如太守、府尹)處理政務的副手,負責文書管理、政令執行監督等事務。

漢代設置

  1. 太守屬官:如《漢書·酷吏傳》記載,河南太守嚴延年下屬府丞“義”負責巡查蝗災。
  2. 西域行政首長:西域諸國王室設府丞為行政長官,例如班超曾擁立疏勒府丞成大為王(《後漢書·班超傳》)。

明清時期演變

典型事例
東漢南陽太守羊續曾拒收府丞所獻生魚,體現其監察職能(《後漢書·羊續傳》)。

府丞作為輔政官職,貫穿漢至明清,職能涵蓋地方行政、邊疆管理、中央文書等,是古代官僚體系中的重要副職角色。

别人正在浏覽...

安複本對禀白不廢江河觇察攙腰辰事楚岫秦雲畜疫次妻動粘二聲罘罟韍佩高矗膏粱錦繡肱支官诰國家棟梁寒品豪門巨室和口赫斯之威和絃回疆昏旭椒桂激嚁九部樂舊仇宿怨絶佳君卿脣舌懇懇勤勤浪痕勒停麗姬陵窘飗飗鹵拙麥飯豆羹南僞旁诹情同手足讓揖三雲骟匠涉手十方界式規史佐水電部天旋廷争剜剜溫火無歸無義草閑關弦節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