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en] 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為襯托,常與“何況”相呼應,表示進一層的意思
古人尚且知道這種道理,宣揚這種道理,難道我們還不懂得這種道理嗎?——《事事關心》
表示進一層的意思。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為襯托,下文常用“況”、“何況”等詞相呼應。 唐 駱賓王 《與程将軍書》:“君侯懷 管 樂 之材,當 衛 霍 之任……尚且屈公侯之尊,伸管庫之士,若下僕者,天地無一用芻狗耳。”《水浒傳》第六三回:“太守便禀 梁中書 道:‘ 梁山泊 這一夥,朝廷幾次尚且收捕他不得,何況我這裡一郡之力?’” 明 梅衡湘 《答李贽書》:“自古英雄豪傑欲建一功,立一節,尚且屈恥忍辱以就其事,況欲成此一段大事耶!”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沒有花,隻有刺,尚且不可,何況隻有罵。”
“尚且”是一個連詞,主要用于遞進關系的複句中,通過提出程度更深的例子作為襯托,強調後文更應如此。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表示以更極端的情況作為前提,常與“何況”“更”等詞呼應,構成“尚且……何況……”的句式,用于強調後者的必然性或合理性。例如:
“水尚且不停地流,敵人更無時不在尋找時機。”
“對陌路人尚且不能欺騙,何況對老朋友!”
用法結構
“朝廷幾次尚且收捕他不得,何況我這裡一郡之力?”
語境功能
“欲建一功,立一節,尚且屈恥忍辱以就其事,況欲成此一段大事耶!”
近義詞與反義詞
其他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尚且”可作副詞表示“仍然”(如“精神尚且存在”),但此用法較少見,現代漢語中更側重其遞進連詞功能。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文出處,可參考、、等來源。
《尚且》是一個常用詞彙,具有多種含義。它可以表示某種程度上的還不足夠或仍然不夠,也可以表示某種狀态下的僅僅或隻是。此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對某一事物的向往與推崇。
《尚且》的部首是尚(shàng)字的左邊的部分。按照漢字的拆分規則,它的筆畫數為六畫。
《尚且》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它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小宛》中的一句古詩,“尚且有神,以保爾身。”這句詩意味着神力可以保佑人的身體,表達了對神明的崇拜和祈求。
《尚且》的繁體字為「尚且」。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尚且》的字形與現代大緻相同。
1. 他尚且不夠成熟,不適合獨立生活。
2. 這尚且隻是一個初步的方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尚且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各種詞組,包括尚且如此、尚且不及、尚且未了等。
尚且的近義詞包括還、仍、猶。
尚且的反義詞包括已經、早已、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