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确立根基;建立根本。《易·繫辭下》:“剛柔者,立本者也。”《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陶民心以居簡,凝日用而不宰;厚下以立本,推誠而建立。”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為學直是先要立本。”
(2).傳說古樂名。《孝經援神契》:“ 伏羲 樂名《扶來》,亦曰《立本》。”
“立本”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确立根基或根本
源自《易·繫辭下》“剛柔者,立本者也”,指通過剛柔并濟的方式建立基礎。後擴展為強調道德、學問或事業的根基,如明代王守仁在《傳習錄》中提到“為學直是先要立本”。
古樂名
傳說伏羲時期的樂曲《扶來》又名《立本》,見于《孝經援神契》。
經濟術語
在商業領域,“立本”可指快速收回投資并盈利,強調效率與回報(注:此釋義來源權威性較低,可能為特定領域用法)。
姓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立”象征獨立、擔當,“本”指根源或本質,組合寓意“頂天立地、成家立業”。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易》《孝經援神契》等古籍原文,或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立本(lì bě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為書籍制作成冊的過程。它可以指在文化中心樹立圖書,也可以指樹立讀書會以及形成古代文化中傳統的圖書出版形式。
立本的部首是立(lì),意思是立起來、樹立。它的筆畫數為五畫。
立本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樂記》中,用來形容把書籍立起來的動作。
立本的繁體字是「立本」。
在古時候,立本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漢字的形态經曆了多次變化。然而,立本的基本形态并未發生顯著的改變。
1. 我們要把這些重要的文件立本保存,以備後用。
2. 每年,我們都會立本的年度報告,以記錄我們的成果和挑戰。
立地、立刻、立功、本領、編本
編撰、編輯、編纂、創作
銷毀、毀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