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崄縱的意思、崄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崄縱的解釋

奸邪放縱。《南史·宋武帝紀論》:“ 少帝 體易染之質,禀可下之姿,外物莫犯其心,所欲必從其志,嶮縱非學而能,危亡不期而集,甚至颠沛,非不幸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崄縱(xiǎn zòng)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崄”與“縱”兩部分:

  1. 崄:通“險”,《說文解字》釋為“阻難也”,指地勢險峻或處境危險。在古漢語中多用于描述自然環境的險要,如《水經注》載“山崄而川急”。
  2. 縱:原意包含“釋放”“放任”等,《廣雅》注“縱,放也”。在複合詞中可引申為不受約束、肆意而為的狀态。

組合後,“崄縱”可理解為“在險境中放任自流”或“因險惡而肆意妄為”,多用于古文語境描述人物行為或自然現象。例如明代方志中“崄縱之川,民不敢漁”指向水流湍急危險,常人難以駕馭的自然環境。需要注意的是,該詞未見于《現代漢語詞典》等常用工具書,使用者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表意邊界。

(參考資料:漢典網 https://www.zdic.net;《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版

網絡擴展解釋

“崄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詞義解釋

崄縱(拼音:xiǎn zòng)指奸邪放縱,形容人性情險惡且行為放肆,多用于描述負面品行。該詞由“崄”(同“險”)和“縱”(放縱)組合而成,強調心術不正與行為不受約束的雙重含義。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史·宋武帝紀論》中對南朝宋少帝的評價:“少帝體易染之質,禀可下之姿……嶮縱非學而能,危亡不期而集。”此句指出少帝本性惡劣且放縱,最終導緻政權傾覆,暗含對其品行的批判。

其他說明

  1. 字形異寫:古籍中“崄”也寫作“嶮”,兩者為異體字,讀音與含義相同。
  2.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中。

若有進一步考證需求,可參考《南史》原文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詳盡的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苎詞罷閑吃讷初寒瑳磨誕肆疊蕩渎田耳絆發森奉公守法浮疏俯仰之間幹海耕十畝田公墓果人虎變慧空禅院回憶鹄袍奸牙季冬輯刊敬告浄潔舊仇宿怨九齡颶母懇央柯葉苦槠癞皮狗廉度陋庸落葉麻纻藐姑迷眵密谛命管饢糟攀桂榷然忍涕日曛散等身力神蓬首尾兩端誰侬孫絡桃萼天兵天将推迹拓開無疇類汙殺仙人掌茶小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