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絃外之響的意思、絃外之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絃外之響的解釋

喻言外之意。 王國維 《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 白石 ,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絃外之響。”參見“ 絃外之意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絃外之響”是“弦外之響”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相同,均比喻言外之意或含蓄未表露的内容。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指琴弦振動之外的餘音,引申為語言或文字中未直接表達但隱含的深意。常用于文學批評,強調作品需通過意境傳遞超越字面的情感或思想。

  2. 出處與背景
    出自王國維《人間詞話》第四十二則:“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此處批評南宋詞人姜夔(號白石)雖詞風高雅,但因缺乏意境營造,導緻作品餘韻不足。

  3. 用法與特點

    • 作賓語使用,如“此詩蘊含弦外之響”。
    • 強調含蓄表達,需讀者通過聯想體會深層含義。
    • 近義詞包括“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 應用場景
    多用于分析文學作品、藝術表達或日常交流中隱含的意圖,例如評價詩歌的留白手法、談判中的潛台詞等。

注音:xián wài zhī xiǎng(普通話标準發音)。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絃外之響:什麼意思?

《絃外之響》(音xian wai zhi xia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音樂之外的聲響。它用來形容音樂所産生的影響、共鳴和情感,超越了音樂本身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絃外之響》的部首是糸(音mì),另外它還由11個筆畫組成。

來源:

《絃外之響》一詞最早出自中國大陸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創作的一篇音樂散文,并被用作音樂術語。它通過形象的詞語,把音樂的力量與感染力傳達給人們。

繁體:

《絃外之響》(音xian wai zhi xiang)是《絃外之響》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則,可以将《絃外之響》改寫為絃外之響(音xian wai zhi xiang)。

例句:

他的音樂作品能夠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絃外之響。

組詞:

- 絃樂:音樂 - 絃樂器:弦樂器 - 外音:外部的音響 - 内樂:民間音樂 - 樂器:樂器

近義詞:

悅耳的聲音、令人感動的音響、引人入勝的音樂。

反義詞:

絃内寂靜:指音樂之中的甯靜、安靜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