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害;傷害。《呂氏春秋·觀表》:“凡居於天地之間,六合之内者,其務為相安利也,夫為相害危者,不可勝數。人事皆然。”
“害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明确:
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hài wēi,注音為ㄏㄞˋ ㄨㄟ。
詞義
指“危害;傷害”,強調對事物或人造成損害或危險的狀态。
出處
最早見于《呂氏春秋·觀表》:“凡居於天地之間,六合之内者,其務為相安利也,夫為相害危者,不可勝數。人事皆然。”。
古籍引用
《呂氏春秋》中的原文表明,“害危”用于描述事物間互相損害的關系,體現古人關于“平衡與沖突”的哲學觀。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特定場景(如古文獻研究、文言文寫作)中可表示“威脅安全或利益”的行為或狀态。例如:“當爐溫在溫控範圍内,且無熱沖擊損害危險時,可替換該部件。”。
“害危”與“危害”為同素逆序詞(兩字順序颠倒),但語義相近。
“害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呂氏春秋》或權威字典(如、2來源)。
《害危》一詞可以指代危害、威脅等含義。它是一個動詞,并且常常用來描述某種行為對他人或事物造成損害或危險。
《害危》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宀(寶蓋),示意與房屋和居住相關。它的總筆畫數量為13畫。
《害危》是兼具害和危兩個詞的組合。其中,“害”是指對他人或事物産生不好的影響,損害其利益或身體健康;而“危”則表示危險、有悖于安全的情況。因此,“害危”這個詞形象地表達了危險和威脅的意思。
繁體字形為「害危」,與簡體字形保持一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相對簡潔,它通常将字形簡化為一些簡單的筆畫。《害危》的古漢字寫法為「害危」,與現代的寫法相同。
1. 酒後駕駛害危了無辜的行人。
2. 不注意安全規定會害危自己和身邊的人。
3. 這種行為害危了整個社會的安全。
1. 害人不淺
2. 危險
3. 危害
1. 威脅
2. 損害
3. 傷害
1. 無害
2. 安全
3. 保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