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暗昧的意思、暗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暗昧的解釋

(1).愚昧;昏庸。《國語·鄭語》:“今王棄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惡角犀豐盈,而近頑童窮固。”《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吾以暗昧,愛好文雅,廣延詩賦,以知得失。” 唐 李朝威 《柳毅傳》:“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裡,将有為乎?”《三國志平話》卷下:“ 劉璋 暗昧,奸臣弄權。”

(2).不光明磊落;不可告人之陰私、隱私。《漢書·王商傳》:“ 鳳 重以是怨 商 ,陰求其短,使人上書言 商 閨門内事。天子以為暗昧之過,不足以傷大臣, 鳳 固争,下其事司隸。”《警世通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且説 朱秉中 因見其夫不在,乘機去這婦人家賀節。留飲了三五杯,意欲做些暗昧之事。” 老舍 《趙子曰》第三:“比如說,你在公園喝茶看見一對男女同行,跟着他們!那必有秘密!假如你發現了他們的暗昧的事!寫在你的小筆記本上,一旦用着,那個結果絕不辜負你跟着他們的勞力!”

(3).隱晦不明。 漢 王充 《論衡·謝短》:“上古久遠,其事暗昧,故經不載而師不説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摴蒲》:“而古事之與摴蒲相關者多,如盧白梟雉勝負之訣,皆隱其中,苟以素所不嗜而棄之不言,則古事暗昧;故隨見以書,非明奕也,明古也。” 範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七章第七節:“維新派的自立會固然宗旨混沌,又自立又保皇;革命派的興中會同樣也是态度暗昧,似民主又似君主立憲。”

(4).猶昏暗;不清晰。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诔》:“三辰暗昧,大行光之。”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祠宇毀頓,憑附之質,丹青之飾,暗昧不圭,不稱靈明。” 清 梅曾亮 《贈孫秋士序》:“往來不過一二士,詩一卷,紙墨暗昧,讀者卷舌滞口,而不可捨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暗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愚昧昏庸
    指人思想糊塗、缺乏智慧。例如《國語·鄭語》中“好讒慝暗昧”即批評昏庸之态。
  2. 不光明磊落
    形容行為隱秘、有不可告人之事,如“暗昧之事”常指隱私或暧昧關系。

二、具體解釋

三、古籍例證

四、近義詞

常見近義詞包括“暧昧”“含糊”“蒙昧”等,均含不清晰、不明确之意。


該詞既可指客觀環境的昏暗,也可形容人的愚昧或行為不磊落,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來源2、4)。

網絡擴展解釋二

暗昧

暗昧是一個用來形容事物或者人的一種狀态,意指模糊、含糊不清、不明确的意思或者表達。當我們使用這個詞時,通常表示一種模棱兩可或者不清晰的情況或者狀态。

暗昧的拆分部首是日月罒,其中的日表示太陽,月表示月亮,罒表示網。這個詞的構造源自于人要在強烈的陽光下面,通過流動的影子找尋方向,進而引申為指事字。它的筆畫數是11畫。

在繁體中,暗昧的寫法是「闇昧」。在這個寫法中,「闇」意為黑暗,「昧」意為模糊,含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暗昧被寫為「暗脈」,而「脈」指的是肯定和否定的力量,因此「暗脈」表示說話含混不清,或者有意保留一些信息而不直接表達出來。

以下是使用暗昧的例句:

1. 她的話總是暗昧不清,讓人無法理解她到底在說什麼。

2. 這段關系一直都很暧昧,我無法确定他是否喜歡我。

一些與暗昧相關的組詞有:

1. 暧昧不明:形容事情或者情感含糊不清,不明确。

2. 暗語:指的是一種隱藏的、不易被察覺的言辭,通常隻有内行人或者小圈子中的人才能理解它。

一些與暗昧相關的近義詞有:

1. 含糊:表示說話模棱兩可,不清晰。

2. 模糊:形容事物或者表達不清晰,不明确。

一些與暗昧相關的反義詞有:

1. 明确:表示事物或者表達明确,清晰。

2. 清晰:形容事物或者表達明确,易于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