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仁至義盡的意思、仁至義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仁至義盡的解釋

[most perfectly fulfilled both in love and duty] 表示對人的規勸和幫助已經達到最大限度

虛極靜笃道乃見,仁至義盡餘何憂。——宋· 陸遊《秋思之十》

詳細解釋

語出《禮記·郊特性》:“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 孔穎達 疏:“不忘恩而報之,是仁;有功必報之,是義也。”原指古時年終極其虔誠地祭享對農事有功的諸神、萬物,以為報答,謂蠟祭極盡了仁義之道。後用以形容對人的愛護、關心、幫助盡了最大努力。 宋 陸遊 《秋思》詩之十:“虛極靜篤道乃見,仁至義盡餘何憂。”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聖作明述,仁至義盡,臺省諸公尚其知感知畏哉!” 冰心 《斯人獨憔悴》:“況且他們還說和我們共同管理,總算是仁至義盡的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仁至義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詞源與出處

用法與語境

現實意義

該成語既包含傳統道德觀念,也適用于現代社會的責任與善意表達,強調行動與内心的雙重圓滿。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仁至義盡的意思

《仁至義盡》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仁愛之心達到了極緻,對他人的幫助和關懷也盡到了最大的努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仁至義盡》由“亻”、“至”、“言”、“心”、“至”、“方”共六個部分組成。其中,“亻”表示人,“至”表示到達,達到,至極,“言”表示言語,言論,“心”表示心,态度,“方”表示方法,途徑。

來源

《仁至義盡》最早出現在《論語•學而篇》中的一句話:“齊民要術,必先舍仁。仁者,人也,至于仁,可以言立而不可以求始。”意思是說,如果想要治理一個國家,必須首先放棄私利,要有仁愛之心。達到極緻的仁愛之心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立場,但是卻無法尋求開始。

繁體

《仁至義盡》的繁體字為「仁至義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仁至義盡》在古代的寫法為「仁至義盡」。

例句

他對朋友的幫助真可謂是仁至義盡。

組詞

仁義道德、仁風正氣、仁人志士、至誠緻信、一盡人情

近義詞

大公無私、助人為樂

反義詞

自私自利、冷漠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