寠儒的意思、寠儒的詳細解釋
寠儒的解釋
窮書生。 宋 陸遊 《和陳魯山十詩以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為韻》之九:“寠儒可憐生,西抹復東塗。”寠,一本作“ 窶 ”。
詞語分解
- 寠的解釋 寠 ù 屋室簡陋。 貧寒,無財備禮。 寠 ó 〔甌(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島 )寠〕高地上狹小的地方。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儒的解釋 儒 ú 指讀書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識多聞的大學者)。儒林(儒者之林,舊指學術界)。儒雅(讀書人所具有的溫文爾雅的風貌)。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儒家。儒教(即“孔教”)。
網絡擴展解釋
“寠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1.基本釋義
- 寠儒(拼音:lóu rú)指“窮書生”,多用于形容生活貧寒的讀書人。例如宋代陸遊在詩中寫道:“寠儒可憐生,西抹復東塗”,通過自嘲表達清貧文人的境遇。
2.字形與結構
- “寠”為上下結構,本義與“貧窮”相關;“儒”為左右結構,指儒家學者或讀書人。兩字組合後,字面可理解為“貧寒的儒生”。
3.相關詞語辨析
- 臞儒(qú rú):指“清瘦的儒者”,常含隱居不仕之意,語出《漢書》。與“寠儒”發音、字形相近,但含義不同。
- 鲰儒(zōu rú):指“迂腐的儒士”或用作謙稱,如《舊唐書》中批評“闒茸鯫儒”。
4.使用注意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文或特定文學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部分文獻中“寠”與“窶”(jù,義為貧寒)通用,可能存在異體字現象。
5.總結
“寠儒”是對古代貧困讀書人的一種描述,帶有文學色彩。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辭海》等權威辭書,并注意區分形近、音近的其他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寠儒:
寠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寠”和“儒”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寠”字的部首是宀,總筆畫數為13;“儒”字的部首是人,總筆畫數為9。
來源:
“寠儒”是古代的一個詞彙,意味着儒家學派被尊崇和推崇。儒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學說,強調道德倫理、仁愛和孝道等價值觀。這個詞語可能來源于古代文人的同聲聯想。
繁體:
“寠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寵儒」。
古時候漢字寫法:
關于“寠儒”這個詞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漢字的字形隨着時代的變遷會有變化。
例句:
1. 他一直寠儒如寵兒,對待儒家學說非常推崇。
2. 這位曆史學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寠儒。
組詞:
寠戴、寠禮、寠愛、寠信
近義詞:
推崇、尊崇、崇拜
反義詞:
蔑視、輕視、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