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讦直的意思、讦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讦直的解釋

指亢直敢言。語出《論語·陽貨》:“惡訐以為直者。”《周書·樂運傳》:“ 運 常願處一諫官,從容諷議。而性訐直,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金史·陳規傳》:“南渡後,諫官稱 許古 、 陳規 ,而 規 不以訐直自名,尤見重雲。”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二:“大學士 祁寯藻 叩頭曰:‘主聖臣直。’如是再三,上意乃解。於是都下鬨傳 國藩 訐直沽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讦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é zhí,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詞義
    指為人正直、敢于直言不諱,尤其強調當面指出他人過失或錯誤的行為。這一特質既包含坦率真誠,也帶有對原則的堅持,甚至可能因過于直接而引發争議。

  2. 字義分解

    • 讦(jié):本義為揭露、指責他人過錯;
    • 直(zhí):指正直、坦率,不拐彎抹角。
      組合後,“讦直”體現為“通過直言揭露問題來彰顯正直”的矛盾統一性。
  3. 出處與演變
    源自《論語·陽貨》中“惡讦以為直者”,孔子批評那些以攻擊他人标榜自身正直的行為。因此,“讦直”在傳統文化中具有雙重性:既有積極的正直内涵,也可能因方式不當被視為偏激。

  4. 使用場景與褒貶

    • 褒義:形容勇于揭露不公、堅持真理的人,例如“他為人讦直,深獲好評”;
    • 貶義:若過于尖銳或缺乏策略,則可能被解讀為“魯莽”“不留情面”。
  5. 注意事項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日常交流中需根據具體情境判斷其情感色彩,避免因誤用引發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讦直》的意思

《讦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評判公正,辨明是非對錯。

拆分部首和筆畫

《讦直》的部首是言,它由8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讦直》是一個使用較少的漢字,它來源于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訐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讦」字的變體有「訐」,其寫法略有不同,但含義相同。而「直」字的古代寫法有好幾種,如「尺」、「龍」等,隨着時代的變遷逐漸統一為現代的「直」形态。

例句

1. 隻有讦直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尊敬。

2. 他一直以來都以讦直的态度對待工作。

組詞

1. 讦論:指辯論、争論。

2. 讦罪:指審訊對方有罪的事項。

近義詞

公正、正直、清正

反義詞

不義、不正、曲線、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