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滅覆的意思、滅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滅覆的解釋

滅亡。《管子·五輔》:“凡人君之所以内失百姓,外失諸侯……社稷滅覆,身體危殆,非生於諂滛者,未之嘗聞也。”《史記·範雎蔡澤列傳》:“居深宮之中,不離阿保之手,終身迷惑,無與昭姦,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滅覆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語義結構:從字形構成看,“滅”本義指火熄滅(《說文解字》釋“滅,盡也”),後引申為消亡、絕迹;“覆”本義為翻轉容器(《說文》釋“覆,覂也”),引申指傾覆、颠覆。二字組合後形成遞進式語義,特指事物在遭受徹底破壞後又被外力覆蓋的終極消亡狀态。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可見兩種典型用法:其一指自然力量的毀滅性覆蓋,如《水經注》載“山崩滅覆,百裡盡墟”,描述山體崩塌完全掩埋地貌;其二喻指政權覆亡,明代《萬曆野獲編》有“宗廟滅覆,社稷丘墟”的史評,強調國家體制的徹底崩潰。

詞彙演變方面,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指出:“滅覆連用,其義較單字尤峻”,說明該組合詞在程度和後果層面較單字更具強調性。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教材中将其歸入“結果補語式複合動詞”,認為其語法結構反映了漢語雙音化趨勢中的語義強化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滅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iè fù,其核心含義為徹底毀滅、完全覆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詞強調事物被徹底摧毀或消亡的狀态,常用于描述國家、政權、家族等重大實體的覆滅。例如《管子·五輔》中提到“社稷滅覆”,指國家滅亡;《史記》中“宗廟滅覆”則指宗族基業被完全破壞。

二、字詞結構分析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古代國家、宗族的滅亡,如“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史記》)。
  2. 警示性語境:強調因過度貪欲或權力鬥争導緻的災難性後果,如“身滅覆宗之禍,不絕于世”(例句)。

四、相關成語

與“滅覆”相關的成語包括:

五、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管子》《史記》等典籍,或通過權威詞典查詢(如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閑襃拜寶曜彪被镳局茀祿差徭塵根成辟帶勁搭界打滅膽瓶蕉大秋得标地骨皮第三對分飛白書肥遁鳴高封關逢萊風篷鳳子伏豹幹橹隔斷闆工作台乖譌合着畫跋黃口小兒駕空救公饑刻汁雷陣李蔔克内西論薦落的履度迷空步障民甿匍匐而行切瑳權利三擦設問濕肉伴幹柴耍玩算小談過其實通亂銅章吏王梁闱門文藝複興藝術文绉武生員鹹澀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