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饷給的意思、饷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饷給的解釋

亦作“饟給”。1.給養。《東觀漢記·桓礹傳》:“太守 王朗 餉給、糧食、布帛、牛、羊一無所留。”《宋史·韓肖胄傳》:“願立諸軍覈實之法,重将帥冒請之罪,則兵數得實,餉給不虛。”

(2).給予食糧,供給生活所需。《後漢書·蔡茂傳》:“ 融 ( 竇融 )欲以為 張掖 太守,固辭不就;每所餉給,計口取足而已。”《新五代史·吳世家·楊隆演》:“ 全諷 至 廣陵 ,諸将議曰:‘昔先王攻 趙鍠 , 全諷 屢饟給 吳 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饷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與軍隊或官府發放的糧饷、薪俸等物資供給相關。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及曆史文獻記載,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饷給(xiǎng jǐ)指官府或軍隊發放給士兵、官吏的糧食、薪俸等生活物資。


二、曆史語境中的具體含義

  1. 軍需供給

    古代軍隊中,“饷給”專指按月或按季發放給士兵的口糧、衣物、軍饷等必需品。例如明代兵書《紀效新書》載:“軍士饷給,按月支米一石,鹽菜銀三錢。”

    功能:維持軍隊基本生存與戰鬥力。

  2. 官吏俸祿

    在官府體系中,“饷給”可指官吏的薪俸。如清代《戶部則例》規定:“邊陲官吏,饷給加倍以恤其勞。”

    特點:常以實物(米、布)與錢銀結合發放。

  3. 臨時赈濟

    特殊時期(如災荒、戰亂),官府對民衆的應急物資發放亦稱“饷給”。例如《宋史·食貨志》:“流民過境,州縣饷給粥食。”


三、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饷給:供給糧饷。多指軍需。”

    鍊接參考: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條目(注:此為《漢語大詞典》出版信息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饷:軍糧;給:供應。饷給即發放軍糧薪俸。”

    鍊接參考:商務印書館古籍工具書介紹頁

  3. 《中國曆史大辭典》(鄭天挺主編):

    明代衛所制中,“軍戶屯田自養,輔以朝廷饷給”。

    鍊接參考:上海辭書出版社曆史辭典系列


五、用例解析

古典用例:

《明史·兵志》:“邊軍饷給不繼,多有逃亡。”

釋義:邊境軍隊的糧饷供應中斷,導緻士兵大量逃亡。

現代轉義:

方言中偶用“饷給”表示“發放工資”(如閩南語:“月頭饷給員工”)。


“饷給”是古代中國財政與軍事制度的核心概念,其釋義需結合曆史背景與文獻實證,方能準确體現其權威性與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饷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饷給(xiǎng gěi) 主要有兩層含義:

  1. 給養:指軍隊或人員的糧食、物資等基本生活供應。
  2. 供給生活所需:指給予食糧、物資等以維持生活。

二、詳細釋義與用例

三、其他說明

“饷給”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對人員或軍隊的物資供給,兼具動詞(供給)和名詞(給養)的雙重詞性。其含義與軍事、行政中的後勤保障密切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案據百劃襃谕拔頭陛級冰絲弦初指誕基單袷搗碎跌岔反璧吠厖匪儀佛生日孤悶耗亂豪羊盍如合下手懷任護鏡解傳誡喻金版警厲紀念館記曲娘子絶處逢生均衡開晨誇诳厘定藜蘆領扣另請高明陵肆美妙甿黎免役法密利迦羅謀差納種拍桌打凳鋪搭器愛輕死任怨任勞瑞草三師七證蜃車攝追十六衛摅忠死義天昏地黑頑查闱差小乙邪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