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曲挠的意思、曲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曲挠的解释

亦作“ 曲橈 ”。1.弯曲。《礼记·明堂位》“ 殷 以椇” 汉 郑玄 注:“椇之言枳椇也,谓曲橈之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2).不正直。 汉 王充 《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3).指枉法。《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察阿党” 汉 郑玄 注:“阿党,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橈相为也。”

(4).退缩;屈服。《战国策·齐策一》:“战不胜, 田忌 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鲍彪 注:“曲挠,言师不直前而败。”《晋书·刘毅传》:“ 毅 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

(5).指用手指轻抓。 许地山 《七宝池上底乡思》诗:“但我的夫君,还把我底四肢来回曲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曲挠”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阐释:

一、物理形态的弯曲 本义指物体呈现非直线的形态,《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时强调其“弯曲不直”的直观特征。例如《庄子·马蹄》描述的“曲辕之栎”,即通过“曲”字传递枝干蜿蜒的自然形态。现代汉语中常见于“金属曲挠测试”等专业术语,指材料抗弯曲变形的物理性能。

二、抽象层面的妥协退让 引申义为处事原则的屈服,《辞海》将其注解为“委曲迁就”。典型用例见于《后汉书·段颎传》“不惮强御之敌,岂肯曲挠於俗吏”,展现刚直不阿的品性。宋代司法文献《宋史·刑法志》载“凡驳难判案,必求曲尽其理,不可枉法曲挠”,此处强调司法审判中坚持法理的重要性。

该词在当代法律文本中保留古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特别标注其“为不正当目的而退让”的贬义用法,如“司法裁判切忌曲挠权势”。语义演变轨迹清晰呈现从具象到抽象、由中性转贬义的语言发展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曲挠”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弯曲
    指物体或形态的物理弯曲状态。例如《齐民要术》中描述白杨树“性甚劲直……终不曲挠”,强调木质坚硬不易弯折。

二、引申含义 2.不正直
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或行为违背正直原则。如《论衡》提到“直者曲挠”,指原本正直的人变得不正直。

  1. 枉法
    特指司法中的徇私舞弊行为。汉代郑玄注《礼记》时,将“阿党”解释为“治狱吏以私恩曲橈相为”,即官吏因私情歪曲法律。

  2. 退缩/屈服
    指行为或态度上的妥协。如《战国策》中“曲挠而诛”描述战败后的退缩行为,《晋书》记载刘毅“无所曲挠”赞扬其刚直不屈。

  3. 轻抓动作
    口语中可表示用手指轻挠,如“抓挠痒处”。

三、使用注意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礼记》《论衡》《齐民要术》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贝函边馆别价並耕不转头惨败侧想承奉成象斥言出化丹霍调赋豆包蕃长鲂鮄方俗反证法奉系军阀奋势分宵达曙跗骨负姆俯仰随人辅佐佹得佹失鬼夜泣果汁号噭化学性质降挹謇澁桀悍精银惊忧积疑考异奎踽老巴巴亮飕呤呤领状轮流陆作芒屩毛栗子茂名市门郎魶子披示散子舌人搜疏岁荐损怨提振推聋妆哑蜗迹笑駡从汝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