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寫皇帝命令的卷軸。《清會典事例·中書科·封典期限》:“誥敕,至頒發誥軸,仍由兵部發給執照,令各該員持赴内閣承領。”
诰軸是中國古代官府文書的重要載體,特指書寫皇帝诰命、封贈文書所用的卷軸式官方文件。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及文化内涵進行詳細說明:
诰軸(gào zhóu)
字義分解:
合成詞義:
特指以卷軸形式書寫的皇家诰命文書,用于冊封官員、賜贈爵位或褒獎功績,具有法定效力與禮儀屬性。
诰命制度定型于隋唐,成熟于明清。明代《禮部志稿》規定,一品至五品官員授“诰命”,六品至九品授“敕命”,均以軸卷形式頒發。
高品級诰軸配五彩雲鶴錦面,軸頭鑲嵌玉石;低品級則為素色绫面,黑木軸。
正文需工楷謄寫,清代翰林院“庶吉士”專司其職,體現“朝廷威儀”。
诰軸是研究古代官僚制度、文書藝術及紡織工藝的實物證據。例如:
《漢語大詞典》釋:“诰軸,帝王封贈命令的卷軸式文書。”其核心屬性包含:
參考文獻來源:
“诰軸”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gào zhóu,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诰軸指書寫皇帝命令的卷軸,即古代帝王對臣子下達诰命(封賞、任命等文書)時使用的正式載體。這類卷軸通常以絲帛或紙張制成,裝裱成軸狀,便于保存和展示。
根據《清會典事例》記載,诰軸的頒發需經過嚴格流程:
部分文獻提到“诰軸”在風水學中代指山形(如“展诰”“诰軸”),象征吉祥,但此用法與詞語本義無關,需注意區分。
“诰軸”是古代皇權文書的重要形式,兼具實用性和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形制或實例,可參考《清會典事例》等曆史典籍。
愛河鼇極邦選跋躠叱嗟稠人打觔鬥搭犋道古登軸督并頓肅鲂魚尾估量桁楊刀鋸號躃河口麾棨見慣不驚解婚階秩忌門靖重九關舊宇捐募躩步拘苦卡帶潰破老軍靈曲淩躍離析渙奔籠竹羅掘俱窮緑暗紅稀馬口錢茂業容閲甤甤濡洽塞口三貞九烈深賊什件踏繩天命攸歸天文地理天章閣提法魏紫五箭務穑下濑蝦蟇台饷酬小老頭俠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