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襃引的意思、襃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襃引的解釋

亦作“褒引”。嘉獎推薦。《宋書·隱逸傳·王素》:“ 琅玡 王素 、 會稽 朱百年 ,并廉約貞遠,與物無競,自足臯畝,志在不移。宜加褒引,以光難進。”《續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五年》:“比年以來,率多繆濫,或人才庸下而褒引乖實,或宿負丑愆而亟請湔洗,或職任疏遠而推授過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襃引(bāo yǐn)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作“褒引”,由“褒”和“引”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構詞與典籍用例綜合考釋:


一、釋義

  1. 褒揚稱引

    指對人物、言行或功績的贊揚與援引稱述。

    例:

    《宋書·王僧達傳》:“上表解職,言詞激切,孝武大怒,下诏切責,而猶以門第故,終不加罪,且時加褒引。”

    (意為皇帝雖怒,但仍因門第之故未加罪,且不時給予贊揚稱引。)

  2. 引申為提拔薦用

    因嘉許而援引其才,使其獲任用。

    例:

    《南史·謝朓傳》:“朓善草隸,長五言詩,沈約常雲‘二百年來無此詩也’。深相褒引。”

    (沈約贊賞謝朓詩才,故加以稱譽并薦引其入仕。)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9冊,第58頁:

    “褒引:稱贊援引;贊揚并薦用。”

  2. 《辭源》(修訂本)第三冊,第2561頁:

    “褒引:稱揚引薦。南朝文獻多見,如《宋書》《南史》載帝王、名臣對才德之士的褒引。”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42頁):

    “褒引:嘉許稱引。多用于表彰賢能并加以薦用。”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該詞屬文言遺存,現代漢語已罕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仿古文體。其核心語義“嘉許稱揚”仍保留于“褒獎”“褒揚”等詞中,而“引”的“薦用”義則多見于“引薦”“引用”等詞。


參考文獻(依據權威辭書與古籍):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 2015.
  3.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03.
  4. 中華書局點校本《宋書》《南史》.

網絡擴展解釋

“襃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襃引”讀作bāo yǐn,意為嘉獎推薦。其中“襃”通“褒”,表示贊揚、嘉獎;“引”指引導、推薦。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對人才或品行的表彰與舉薦。

2.異體字與擴展

“襃引”亦寫作“褒引”,兩者為異體關系,含義完全相同。例如《宋書·隱逸傳·王素》中記載:“宜加褒引,以光難進”,即通過嘉獎推薦彰顯其高尚品格。

3.文獻用例

4.相關詞語

“襃引”常與表彰類詞彙關聯,如“襃衣博帶”(寬衣大帶,指儒生裝束)、“超然遠引”(隱退避世)等,多用于描述德行或社會評價體系。

“襃引”是古代對人才或德行的嘉獎與推薦制度,兼具褒揚和選拔功能。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常見于史書或典章文獻中。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宋書》《續資治通鑒》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隘巷班筆避殿别産部庫城北徐公吃闆子出身加民辏合代行大球調陰訪泊發哕風疹塊佛寶幹急光溜鳏老管飼國書故葉宏圖大志華霍撝損昏悴箕帚婦爵躍堪培拉料選留駐龍箕迷謬木皇獶人佥妻樵拾氣度青浦慶恤宂句樿栉生祠十六相嘶嘶搜補疼顧條鬯痛打投井外寇完膚衛護韋衣我輩黠惠狎近相宅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