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全德的意思、全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全德的解释

(1).道德上完美无缺。《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后汉书·桓荣传论》:“而 佚 廷议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 李贤 注:“全德言无玷缺也。” 宋 梅尧臣 《叶大卿挽辞》之三:“终始为全德,生荣没也荣。” 胡适 《<三侠五义>序》:“向来小说家描写英雄,总要说的他像全德的天神一样,所以读者不能相信这种人材是真有的。”

(2).全部特性。 清 戴震 《原善》:“通天地之全德,其见於思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全德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本源 《汉语大词典》将"全德"释为"完满的道德",强调道德体系的完整性。其中"全"取《说文解字》"完也"之本义,指无缺失状态;"德"据《广韵》"德行"之解,特指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准则。

二、哲学诠释

  1. 儒家维度:在《礼记·中庸》体系中,"全德"指君子通过"尽性""致中和"达成的道德至境,如朱熹注解"全其天地之性,备万物之理"。这与《孟子·尽心上》"穷理尽性"说形成呼应。

  2. 道家维度:《庄子·天地》提出"全德之人"概念,主张"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强调通过破除是非分别心来保全自然本性,与儒家道德建构形成互补。

三、当代语义 现代伦理学研究(参见《中国伦理思想史》)将"全德"延伸为道德主体在特定情境中实现义务论与德性论的统一状态,既包含规范遵守,又注重美德养成。

网络扩展解释

“全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全德”由“全”(完全、全部)和“德”(品德、道德)组成,指事物在品德或道德上达到完美无缺的状态。例如《庄子·天地》提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强调道德上的完整性。

二、详细解释

  1. 道德完美
    指个人在道德层面毫无瑕疵,如《后汉书》中“全德言无玷缺也”。这类用法多用于赞誉圣贤或品德高尚者。
  2. 全部特性
    清代戴震在《原善》中提到“通天地之全德”,指涵盖事物所有本质属性。

三、应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全德”与“全才”不同,前者侧重道德或属性的完整性,后者强调能力全面。

别人正在浏览...

薄饼不言而谕巢龟澄远冲騃垂颖儿妾肥皂泡奉达高雅高掌远蹠广开才路光相悍石颢气恒事红雪浑齐金带惊魂丧魄禁帑肌注喀啦可望不可即苦楚枯茎狼心老虏连衿灵棚六点儿冥乡摩诃震旦莫知所为内骨凝祥池懦响疲苦坪台去日乳名润美若即若离三生石沈云始间寿眉双喜临门殊涂同致悚慄逃暑饮田游王长王灵官剜肉医疮五卜无声片无心草先古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