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辱,侮辱。《後漢書·馬援傳》:“ 季孟 嘗折愧 子陽 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陸陸,欲往附之,将難為顔乎?” 李賢 注:“愧猶辱也。”《新唐書·蘇瓌傳》:“ 瓌 以為非禮,帝前折愧之。”
“折愧”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推測:
字面拆解
可能的古語用法
在文言文中,“折愧”可能用于描述兩種情境:
使用建議
由于該詞未被現代常用詞典收錄,若在古籍或特定文本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日常交流中建議使用更通用的詞彙,如“折服”“羞愧”等替代。
如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進一步探讨其精準含義。
折愧是一個漢語詞彙,由“折”和“愧”兩個字組成。
部首和筆畫:
1. 折: 部首為扌手部,總共有五畫。
2. 愧: 部首為心部,總共有10畫。
來源:
折愧一詞源于古代文章《論語·子罕篇》中的“折而矣之”與“愧于心”兩句。後來人們将這兩個詞結合起來,形成了現代意義的“折愧”。
繁體:
折愧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折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折愧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折”字的上方有一個“戶”字旁,而“愧”字的上方則是“忄”。
例句:
1. 他的努力和成就讓我深感折愧。
2. 面對他人的幫助,我内心感到無比的折愧和感激。
組詞:
折節、折中、折子戲
近義詞:
慚愧、羞愧、自愧不如
反義詞:
自豪、得意、自鳴得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