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七政 ”。《史記·律書》:“《書》曰七正,二十八舍。” 司馬貞 索隱:“七正,日、月、五星七者可以正天時。又 孔安國 曰‘七正,日月五星各異政’也。”
“七正”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出現的術語,其含義與“七政”相通,主要涉及天文曆法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根據《史記·律書》記載,“七正”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稱“七曜”),這七個天體被認為是觀測天時、制定曆法的重要依據。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進一步說明:“七正者,日、月、五星七者可以正天時”,表明其作用與校正時間、季節相關。
文獻出處與擴展
《尚書》中曾提到“七政”,而《史記》引述時寫作“七正”。兩者在古籍中常互換使用,例如孔安國注解《尚書》時提到“七正,日月五星各異政”,強調天體運行對自然規律的影響。
其他潛在含義
個别現代資料(如)提到“七正”可能作為古代官職品級,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為誤用或特殊語境下的引申義,建議以傳統天文解釋為主。
“七正”的核心含義指向天文觀測體系,是古人通過日月星辰運行規律制定曆法的基礎概念,反映了早期中國對天象與時間關系的重視。
《七正》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七個準則或規範的意思。這七個正是指對事物的正确判斷和處理的原則和标準。
《七正》的部首是丶,它的筆畫數為四畫。
《七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表示了一種道德标準和行為規範。
《七正》的繁體字為「七正」。
在古代,「七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正」字的形狀可能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
1. 忍耐、寬容、尊重他人是做人的七正。
2. 在工作中要遵守職業道德,遵循七正。
七正沒有組詞的常見用法。
七正的近義詞包括:七法、七則、七律。
七正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