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七政 ”。《史记·律书》:“《书》曰七正,二十八舍。” 司马贞 索隐:“七正,日、月、五星七者可以正天时。又 孔安国 曰‘七正,日月五星各异政’也。”
“七正”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出现的术语,其含义与“七政”相通,主要涉及天文历法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根据《史记·律书》记载,“七正”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这七个天体被认为是观测天时、制定历法的重要依据。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进一步说明:“七正者,日、月、五星七者可以正天时”,表明其作用与校正时间、季节相关。
文献出处与扩展
《尚书》中曾提到“七政”,而《史记》引述时写作“七正”。两者在古籍中常互换使用,例如孔安国注解《尚书》时提到“七正,日月五星各异政”,强调天体运行对自然规律的影响。
其他潜在含义
个别现代资料(如)提到“七正”可能作为古代官职品级,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误用或特殊语境下的引申义,建议以传统天文解释为主。
“七正”的核心含义指向天文观测体系,是古人通过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的基础概念,反映了早期中国对天象与时间关系的重视。
《七正》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指的是七个准则或规范的意思。这七个正是指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处理的原则和标准。
《七正》的部首是丶,它的笔画数为四画。
《七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表示了一种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七正》的繁体字为「七正」。
在古代,「七正」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正」字的形状可能与现代写法稍有不同。
1. 忍耐、宽容、尊重他人是做人的七正。
2. 在工作中要遵守职业道德,遵循七正。
七正没有组词的常见用法。
七正的近义词包括:七法、七则、七律。
七正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立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