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冒的意思、怙冒的詳細解釋
怙冒的解釋
(1).謂勤勉治國之大功。《書·康诰》:“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時怙冒,聞于上帝。” 王引之 曰:“怙,大也……冒,懋也。‘惟時怙冒’,言其功大懋勉也。” 明 歸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為本論》:“秉德迪知, 周 之所以怙冒聞于上帝也。”參閱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下》。
(2).猶丕冒。謂廣被。 清 林則徐 《英夷兵船情形片》:“若其逕達 天津 ,求通貿易,諒必以為該國久受大皇帝怙冒之恩,不緻遽遭屏斥。”
詞語分解
- 怙的解釋 怙 ù 依靠,仗恃:怙勢。怙恃(亦為父母的代稱)。怙亂(乘禍亂之際謀取私利)。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失怙(失了父親)。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冒的解釋 冒 à 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煙(.煙往上升;.發怒)。冒汗。冒尖。 不顧(惡劣的環境或危險等),頂着:冒雨。冒險。冒死。 不加小心,魯莽,沖撞:冒失。冒昧。冒進(不顧具體條件,急躁進行)。 用假的充當真
網絡擴展解釋
“怙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籍和權威資料綜合分析。該詞主要有兩種解釋,但需注意不同來源的側重差異:
一、基本含義
-
勤勉治國之大功
源自《尚書·康诰》:“惟時怙冒,聞于上帝。”其中“怙”意為“大”,“冒”通“懋”(勉勵),整體指君主勤勉治國、功績顯著,被上天知曉。
例句:明代歸有光曾用此義,強調周朝因德行廣布而受天認可。
-
廣被恩澤
清代林則徐在奏折中寫道:“久受大皇帝怙冒之恩”,此處引申為君主的恩德廣泛覆蓋百姓。
二、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怙冒”意為“依賴他人,不能自立”,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引證,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需注意語境差異:在古文場景中,應以“勤勉治國”或“廣被恩澤”為主。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君主治國功績或德政廣布(如《尚書》、明清奏章)。
- 現代語境:若采用“依賴”義,需明确标注為引申用法,避免與古義混淆。
四、綜合建議
閱讀古文時,建議優先參考《尚書》及清代學者(如王引之)的考據,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經義述聞·尚書下》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怙冒(hū mào)這個詞意思是寵愛、溺愛。它的拆分部首是忄和毛,它的筆畫數為12。《說文解字》稱怙冒為“欲貌”,意思是心存好意地看待,像怙恃對待子女一樣。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中,形容母親對子女的寵愛和溺愛,關系親密得不可分離。
怙冒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戲寵」。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怙冒是“氵覇”或者“毛未下”(形狀像兩根指向前方的手臂),隻有後來才演變成現在的形狀。
例句:
1. 他從小被父母怙冒,長大後變得任性嬌縱。
2. 她對兒子非常怙冒,凡事都聽從他的意見。
與怙冒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1. 怙恃(hū shì):意為父母,指父親和母親。
2. 溺愛(nì ài):意為過度寵愛,對某人過于縱容。
怙冒的近義詞是溺愛,二者意思相近。反義詞是冷落,指對某人漠不關心或疏于照顧。
總之,怙冒是形容父母對子女的寵愛和溺愛。怙冒可以寫作「戲寵」,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氵覇”或“毛未下”。與怙冒相關的一些詞語有怙恃和溺愛。與怙冒意義相近的詞語是溺愛,反義詞是冷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