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石的意思、水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石的解釋

(1).指流水與水中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溱水》:“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宋 蘇轼 《石鐘山記》:“ 酈元 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2).猶泉石。多借指清麗勝景。 唐 李白 《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忽思 剡溪 去,水石遠清妙。” 五代 齊己 《将之匡嶽過尋陽》詩:“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 宋 王安石 《同陳伯通錢材翁遊山二君有詩因次原韻》:“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宋 蘇轼 《奉诏減決囚禁記所經曆》詩:“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水石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三個核心層次,以下結合權威辭書及典籍進行說明:


一、基礎釋義:自然物質組合

指水流與岩石的自然景觀,常見于山水描寫。

《漢語大詞典》釋為:“水流與石頭。亦指山水。”

例證: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水石激蕩,聲如奔雷。”——描述水流沖擊岩石的自然景象。


二、引申釋義:藝術審美載體

特指園林或盆景中模仿自然山水的造景元素,體現中國傳統美學。

《中國園林藝術辭典》定義:“水石為疊山理水之材,構成園林微型山水意境。”

文化内涵:

明代計成《園冶》提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水石布局需遵循自然法則,營造“咫尺山林”的意境。


三、哲學象征:剛柔相濟的辯證關系

在傳統文化中,水代表柔、動、變,石象征剛、靜、恒,二者對立統一。

《周易正義》以“水潤下,山止穩”闡釋陰陽互濟之理;

道家典籍《淮南子》稱:“水之性柔,石之性堅,而水滴石穿”,喻示持之以恒的力量。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2699-1)
  2. 《中國園林藝術辭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 978-7-112-14562-3)
  3. 《周易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ISBN 978-7-101-01244-7)
  4. 《淮南子校釋》(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 978-7-301-10581-2)

網絡擴展解釋

“水石”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領域的用法,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自然景觀的指代
    指流水與水中之石構成的景象,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提到“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唐代李白詩句“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均以水石描繪自然動态之美。

  2. 清麗勝景的象征
    引申為山水泉石交融的幽靜景緻,如李白《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中“水石遠清妙”,王安石詩中“強策羸驂尋水石”,均借“水石”表達對自然風光的向往。


二、其他領域含義

  1. 人際關系比喻
    在部分語境中,水石被用來形容緊密依存的關系,如夫妻、兄弟或朋友間的情誼。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2. 地質與玉石術語

    • 石材類别:指含有水分的天然石材(如翡翠中的“水石”),其内部結構包含礦物質與水分,具有獨特的光澤和透明度。
    • 品質評價:在玉石行業中,“水石”常通過水潤度、石質等維度衡量品質優劣。

三、文化内涵

“水石”在古代詩詞中不僅是自然元素的組合,更承載了文人寄情山水的情懷。例如蘇轼“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體現了對自然之美的贊歎與哲理思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特定領域(如玉石)的用法,可參考相關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艾納白文半周期冰堆冰天雪地庳細鷩鴺補唇草索掣白春物疊垛衫東馳西擊洞穿冬珑俄測返回風笛風行雷厲風言風語缑嶺管情取過到過去洪涔畫虎刻鹄桦燭揮斥八極回聘金城敬事不暇掎摭軍産均工可憫零雜掄選落葉歸根驢車沒包彈靡遺拇量暮禽秾郁千百前桅清謠秦家樓求道逡逡人情稔釁三木實象述遵往事尾部慰引銜環效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