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流水與水中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溱水》:“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宋 蘇轼 《石鐘山記》:“ 酈元 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2).猶泉石。多借指清麗勝景。 唐 李白 《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忽思 剡溪 去,水石遠清妙。” 五代 齊己 《将之匡嶽過尋陽》詩:“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 宋 王安石 《同陳伯通錢材翁遊山二君有詩因次原韻》:“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宋 蘇轼 《奉诏減決囚禁記所經曆》詩:“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水石”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領域的用法,具體如下:
自然景觀的指代
指流水與水中之石構成的景象,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提到“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唐代李白詩句“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均以水石描繪自然動态之美。
清麗勝景的象征
引申為山水泉石交融的幽靜景緻,如李白《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中“水石遠清妙”,王安石詩中“強策羸驂尋水石”,均借“水石”表達對自然風光的向往。
人際關系比喻
在部分語境中,水石被用來形容緊密依存的關系,如夫妻、兄弟或朋友間的情誼。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地質與玉石術語
“水石”在古代詩詞中不僅是自然元素的組合,更承載了文人寄情山水的情懷。例如蘇轼“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體現了對自然之美的贊歎與哲理思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特定領域(如玉石)的用法,可參考相關專業資料。
《水石》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水和石頭。這兩個元素相互結合,既可以形容景觀,也可以比喻事物的性質。
《水石》的拆分部首是水和石。水的部首是氵,石的部首是石。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水石》的來源主要是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人們用簡化的形式寫漢字,後來逐漸形成了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簡體字。繁體字指的是保留了古代形式的漢字,比如《水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水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比如,《水石》在古時候的寫法為「㡭埖」,并不是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樣子。
1. 院子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水石,給人一種甯靜的感覺。
2. 他的性格就像水石一樣,剛硬而又柔軟。
1. 水晶:指無色透明的石頭。
2. 岩石:指大型的石頭。
3. 水波:指水的波浪。
同義詞有:水與石、水和石頭。
反義詞沒有一個确切的對應詞,因為水和石頭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元素。但是可以使用一些相反的詞彙,比如水與火、水和木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