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香汤的意思、七香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香汤的解释

加多种香料供沐浴用的汤水。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后浴五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坐,潦降神百藴香。”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回生》:“死工夫救了你活地狱,七香汤莹了美食相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香汤是中国古代一种以多种香料煎煮而成的沐浴汤剂或饮品,兼具药用与节令民俗功能。其名称源于所用香料的数目(七种),具体配方因时代和用途而异,但核心在于多种芳香植物的组合应用。以下从词义、成分、用途及文化内涵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释义

    “七”指数量,“香”代表芳香植物,“汤”意为煎煮的汁液。合称即指用七种香料熬制的汤水。此名称直接体现其原料特征,属偏正结构复合词。

  2. 引申含义

    除字面意义外,“七香汤”承载祛秽、养生、祈福的文化符号意义,尤其在岁时习俗中象征洁净与新生。


二、核心成分与配方

据古籍记载,七香汤的配方灵活多变,常见香料组合包括:

  1. 植物香料

    • 白芷、藁本(祛风散寒)
    • 甘松、零陵香(理气止痛)
    • 丁香、沉香(温中暖肾)
    • 木香、檀香(行气安神)

      注:不同文献记载略有差异,如《本草纲目》提及“七香丸”配伍,可作旁证参考。

  2. 配伍逻辑

    配方多遵循中医“芳香化浊”理论,兼顾气味协调与药用功效。如宋代《岁时广记》载端午制七香汤驱邪,融合避疫与养生需求。


三、主要用途

  1. 沐浴洁身

    古代民俗中用于端午、春节等节令沐浴,寓意驱除污秽、预防疾病。如《荆楚岁时记》提及“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后世演化为七香汤浴。

  2. 药用调理

    部分配方作内服汤剂,用于脾胃不适、气滞胸闷等症。明代《香乘》载七香汤“治胸膈气滞”,需医师辨证使用。

  3. 礼仪与祭祀

    唐宋时期贵族宴饮或祭祀前以七香汤净手,彰显礼制洁净,《东京梦华录》有相关宫廷仪轨记载。


四、文化象征

  1. 节令符号

    成为端午、元旦等节日的标志性习俗,如宋代《梦粱录》载元旦“煎七香汤,焚香祭祖”,体现祈福纳吉之意。

  2. 文学意象

    诗词中常借“七香汤”喻指高雅生活,如白居易《沐浴》诗“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暗合香汤沐浴传统。


权威参考文献

  1.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卷14“芳香篇”载多种香药功效,为七香汤配伍提供药学依据。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本草纲目》校注本,1977年版。

  2. 《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懔)

    记述浴兰节习俗,为七香汤沐浴起源的重要文献。

    来源:中华书局《荆楚岁时记译注》,2018年版。

  3.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卷六“元旦朝会”载宫廷用香汤净仪,反映礼仪用途。

    来源:中华书局《东京梦华录笺注》,2006年版。

  4. 《香乘》(明·周嘉胄)

    卷28收录“七香汤”方剂,详述内服配方及功效。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香乘》点校本,2013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七香汤是中国古代一种以多种香料煎制而成的沐浴汤水,兼具实用与文化象征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七香汤是由陈皮、茯苓、地骨皮、肉桂、当归、枳壳、甘草等七种香药煎煮而成的汤汁。其名称源于“七种香料”,主要功能是沐浴清洁,同时通过香气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

  2. 用途与特性
    在古代,七香汤常用于贵族或富裕阶层的沐浴仪式中,如《赵飞燕外传》记载赵飞燕使用“五藴七香汤”沐浴。其香气浓郁的特点也被文学作品引用,如《牡丹亭》中以“七香汤莹了美食相扶”形容香气与美好意境的结合。

  3. 文化意涵
    七香汤不仅是一种清洁用品,更被视为奢华生活的象征。在诗词中常与“沉水坐”“通香”等意象并提,暗喻高雅的生活情趣。此外,其配方中的药材(如茯苓、当归)也体现了古代中医“药浴”养生的理念。

  4. 语言演变
    现代汉语中,“七香汤”一词可引申为形容事物香气浓郁或氛围美好,如描述美食、花木等。

别人正在浏览...

白从抱拥奔遁弊困鼻子头伯鸾之灶槎杈醇淡春畬当依倒风大相迳庭点穴涷雨而来粉白覆蔀浮漫海贡豪侠尚义黑骨头宏邈红丸案红衣大炮皇英角婢夹起尾巴津要救苦斋卷駡勘当磕牙料嘴喟然劳苦略微六指露奏梅领甿讼妙术名材跘跨披闼钳口挢舌清贫琦巧起任荣涂入贺闪石神谕石州四垣苏轼摊蒱陶化天子梯己人相从膝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