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囑托、告誡。《書·顧命》“皇後憑玉幾,道揚末命,命汝嗣訓,臨君 周 邦” 孔 傳:“大君 成王 言憑玉幾,所道稱揚終命,所以感動 康王 ;命汝繼嗣其道,言任重,因以託戒。”
“讬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構成與基本義
由“讬”(托付、委托)和“戒”(警戒、告誡)組合而成,本義指通過囑托與告誡的方式,強調對他人的信任和約束。
核心内涵
側重表達信守承諾的重要性,既包含托付時的鄭重态度,也要求受托方堅守約定、不背棄責任,體現誠信與責任的雙重意義。
使用場景
常用于提醒人們在做出承諾前需慎重考慮,并在承諾後嚴格履行,適用于強調誠信、契約精神的語境,如人際交往、商業合作等。
現代引申
可擴展至對道德準則或社會規範的遵守,例如團隊協作中的責任擔當,或法律框架下的義務履行。
此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書面或特定文化讨論中。如需更權威的釋義,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讬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請求、懇求别人不要做某事或者請求别人幫助。它的基本含義是“拜托”或者“求助”,常用于表示懇求、請求或者祈求。
讬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為言(yán),右邊的部首為鬥(dǒu)。讬字共有9畫。
讬字在古代的寫法是“託”,它的簡化字是現代漢字中的“讬”。讬字的繁體字為「託」,在繁體字中,它的右半部是「戈」(gē),而不是簡體字中的「鬥」。
在古代,讬字“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上方是一個小小的“口”形狀,表示了請求等意思。下方是一個“世”形狀,代表了讬字的讀音“tǎo”。由于漢字的演變,現代漢字将“託”簡化為“讬”。
1. 我讬戒你不要告訴别人我的秘密。
2. 他讬戒我給他一些幫助,因為他實在沒辦法了。
3. 她讬戒朋友們支持她的計劃。
1.讬求:表示懇求、請求。
2.讬托:表示将某種事情托付給别人,希望對方能夠幫忙。
懇求、請求、祈求、托付
拒絕、放棄、拒絕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