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頑的意思、痹頑的詳細解釋
痹頑的解釋
亦作“痺頑”。人體某一部分的感覺功能完全或部分喪失。 宋 範成大 《問天醫賦》:“遊為痺頑,尼為否塞。”《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癬》“癬證情形有六般”注:“三曰風癬,即年久不愈之頑癬也,搔則痹頑,不知痛癢。”
詞語分解
- 痹的解釋 痹 ì 〔痹症〕中醫指由風、寒、濕等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的病。 〔麻痹〕見“ 麻”。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
- 頑的解釋 頑 (頑) á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症。刁頑。負隅頑抗。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同“玩”①②。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痹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醫學和文學兩個角度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一、醫學原義
-
基本定義
“痹頑”指人體某一部分的感覺功能完全或部分喪失,常見于中醫典籍中。例如《醫宗金鑒》提到“搔則痹頑,不知痛癢”,形容皮膚麻木的症狀。
拆分單字:“痹”指由風、寒、濕等外邪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如《漢典》解釋),“頑”則強調頑固、難以恢複的狀态。
-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病理現象,如宋代範成大《問天醫賦》中的“遊為痹頑”,即用此意。
二、文學引申義
在成語用法中,“痹頑”被引申為形容思想頑固、不易改變,比喻人固執己見,如同肢體麻木般缺乏變通(如《查字典》解釋)。
例如:“他痹頑不化,拒絕接受新觀念。”
三、使用注意
- 語境區分: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詞義。醫學語境側重生理症狀,文學語境則強調心理或性格的頑固性。
- 權威性差異:醫學解釋見于多部典籍(),成語用法多見于現代詞典,可能存在古今用法的演變。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可參考《醫宗金鑒》或《問天醫賦》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痹頑》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這個詞是中文詞彙,意思指身體某部分感覺麻木或喪失靈敏度,并且指人的态度或思想頑固固執。
拆分部首和筆畫:《痹頑》的部首是疒(疔,chōng),它是一個疾病的部首。它的筆畫數是15畫。
來源:《痹頑》是由兩個詞組合而成的。《痹》指身體某部分感覺麻木或喪失靈敏度,頑意思是固執、不易改變的态度或思想。兩個詞的結合指一個人的思想固執且不易改變。
繁體:繁體字寫作「痺頑」。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漢字的寫法,《痹頑》可以寫作「痺頑」或「痺頽」。
例句:他的态度非常痹頑,無法被他人的觀點所動搖。
組詞:固痹、頑痹、痹症、頑固、固執等。
近義詞:固執、頑固、死闆等。
反義詞:靈活、開放、圓通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