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果實、花卉、器皿等靜物為題材的繪畫。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三》:“學了明暗還未分明的靜物畫,隻能畫招牌。”
靜物畫是一種以相對靜止的物體為主要描繪對象的繪畫形式,其含義、特點和意義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靜物畫以日常生活中靜态的物體為題材,常見對象包括花卉、蔬果、器皿、書籍、餐具等。這些物體需根據藝術家的創作構思精心選擇和布局,通過形象、色調的協調傳達物象的内在情感。
靜物畫起源于17世紀的荷蘭,并在17至19世紀逐漸發展為獨立畫種。早期作品常帶有宗教寓意或象征意義,例如骷髅象征死亡,花卉象征生命短暫等。
靜物畫兼具裝飾與象征功能。它不僅展現物體的美感,還可隱喻社會觀念、哲學思考或人生感悟。例如塞尚的蘋果靜物畫通過幾何化處理探索形式與結構的本質。
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靜物畫是基礎課程之一,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力、創造力和繪畫技巧,同時提升審美能力。
靜物畫通過日常物品的精心描繪,融合技法與情感,既記錄生活之美,又承載深層思想,是藝術創作與教育的重要載體。
靜物畫是一種繪畫類型,主要描繪的是靜止的物體、花卉、食物等靜物形象。它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精确的繪畫技巧,展示了物體的形态、質感和光影等特點。
靜物畫的拆分部首是“亻”和“物”,其中“亻”是人的部首,“物”是獨體字。它的拆分筆畫數為8畫。
“靜物畫”一詞來源于中國藝術領域。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靜物畫」。
古代漢字中的“靜物畫”可以用「靜 物 畫」的方式來寫。
1. 他的靜物畫作品充滿了生動的色彩和細膩的表達。
2. 這幅靜物畫展示了作者對細節的精确觀察和處理。
1. 靜物繪畫
2. 靜物研究
3. 靜物攝影
4. 靜物裝飾
1. 靜态畫
2. 靜物靜生
3. 客體繪畫
1. 動物畫
2. 動态畫
3. 人物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