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虬龍的意思、虬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虬龍的解釋

(1).傳說中的一種龍。《楚辭·天問》:“焉有虬龍,負熊以遊?” 王逸 注:“有角曰龍,無角曰虬。言寧有無角之龍,負熊獸以遊戲者乎?” 唐 賈島 《望山》詩:“虬龍一掬波,洗蕩千萬春。”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揚帆忽夭矯,赤水驂虬龍。”

(2).比喻盤曲的篆字。 傅尃 《周鼎》詩:“腹中奇字隱約見,刻畫屈曲蟠虬龍。”

(3).比喻盤屈的樹枝。 宋 蘇轼 《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栖鶻之危巢,俯 馮夷 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清 姚鼐 《紫藤花下醉歌》:“虬龍兩幹拏空立,瓔珞萬條垂地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虬龍”是漢語中一個充滿文化意象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讀音與字形


二、基本定義

虬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具體特征有兩種說法:

  1. 有角的小龍:如《廣雅·釋魚》記載“有角曰虬龍”;
  2. 無角的幼龍:屈原《天問》中“虬龍負熊”即指未長角的潛龍。

三、象征意義

  1. 隱忍與潛力:象征尚未飛騰的“潛龍”,代表低調的力量和待發的智慧;
  2. 君子之喻:古代文學中常以虬龍比喻品德高尚的君子;
  3. 尊貴意象:如“駕青虬兮骖白螭”(屈原《涉江》),體現威嚴與靈性。

四、引申含義

  1. 盤曲的篆字:書法中形容筆畫如龍般蜿蜒的字體;
  2. 彎曲的樹枝:蘇轼《後赤壁賦》以“登虬龍”比喻攀爬盤曲的古樹;
  3. 珍稀之物:如“虬龍片甲”代指罕見寶物。

五、文化應用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楚辭》《廣雅》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虬龍的意思

虬龍是指一種傳說中的神獸,由龍和虬之合體,形似龍但有虬的角。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虬龍的拆分字形為:虍(虍字頭為部首) + 龍(龍為明确的意符,稱為會意字)。

虍的筆畫數為3畫,龍的筆畫數為5畫。

來源和繁體

虬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常用來形容巍峨壯觀的山脈或形狀奇特的雲彩等。

在繁體字中,虬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虬龍的寫法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山巒如虬龍蜿蜒起伏,壯麗無比。

2. 他的頭發如同天馬行空的虬龍。

組詞

1. 虬須:比喻彎曲、蜷縮的胡子。

2. 龍虬:虬龍的又一種稱呼。

近義詞

1. 虬:形容龍虬須彎曲,也可指其它形狀彎曲的東西。

2. 龍:比喻巨大而威武的事物,也可指神話傳說中的龍。

反義詞

1. 凡龍:指普通的龍,沒有獨特特征的一般龍。

2. 軀:指沒有虬龍形狀的動物身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