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愚内智的意思、外愚内智的詳細解釋
外愚内智的解釋
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機智聰明。
出處:
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内智。”·陳壽《三國志·魏志·荀攸傳》
示例 :
這個世界想讓被人知道自己聰明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但正是這種炫耀,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愚蠢,所以有時做個外愚内智的人,更能觀察時局,把握人生。
故事:
東漢後期,曹操委任荀攸為軍師,曹操東征呂布久征不下,荀攸出謀劃策,活捉了呂布。後來他又用他的計謀殺了袁紹的大将顔良,荀攸機智聰明,善于謀劃,表面上不張揚,嚴守機密,從不讓外人知道。曹操評價他是外愚内智。
詞語分解
- 外的解釋 外 à 與“内”、“裡”相對:外邊。外因。裡應(宯 )外合。外行(俷 )。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國。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國”:外域。外賓。外商。 稱母親、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
- 智的解釋 智 ì 聰明,見識: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謀。才智。機智。理智。明智(a.考慮問題周到、嚴密;b.有遠見)。足智多謀。利令智昏。 愚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外愚内智”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形容外表看似笨拙憨厚,内心卻機智聰慧,強調内斂的智慧與外在表現的對比。
- 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為人處世的特點。
出處與背景
- 源自《三國志·魏志·荀攸傳》,曹操曾稱贊謀士荀攸:“公達(荀攸字)外愚内智”,體現其韬光養晦的處世智慧。
用法與近義詞
- 用法:中性詞,多用于褒義語境,形容人善于隱藏鋒芒、低調睿智。
- 近義詞:大智若愚(兩者均強調智慧内斂,但“外愚内智”更突出外表與内在的對比)。
實際意義
- 該成語倡導一種生存哲學:避免炫耀才智,通過外表的“愚鈍”減少他人戒備,從而更冷靜地觀察局勢、掌控人生。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應用場景,可參考《三國志》相關篇章或權威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愚内智》的意思
《外愚内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外表愚笨,内心卻十分聰明。它形容人外表看似簡單或愚蠢,但内心卻非常聰明和機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外愚内智》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
- 外(wài):由“人”字部和“兀”字頭組成,總共五畫。
- 愚(yú):由“心”字部和「俞」字旁組成,總共十二畫。
- 内(nèi):由“冂”字部和“人”字旁組成,總共四畫。
來源和繁體
《外愚内智》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其來源并不完全清楚。這個成語使用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寫法一樣,沒有特定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記錄的古文字,我們可以看到《外愚内智》的古時寫法是「外愚內智」。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外愚内智》的例句:
- 他平時雖然看起來很木讷,但他的策略總是出乎意料,真是個外愚内智的人。
- 她裝作不懂,事實上卻早已了解情況,真是個外愚内智的小聰明。
組詞
與《外愚内智》相關的詞語有:
近義詞和反義詞
《外愚内智》的近義詞是「外表愚蠢,内心聰明」。反義詞是「外表聰明,内心愚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