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过半之时;中秋。 唐 韩愈 《独钓》诗之四:“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 唐 元稹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诗:“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唐 姚合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诗:“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
“秋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基本词义
指秋季过半之时,即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中秋”时节。这一时间点对应秋季中期,气候转凉,自然景物变化显著,如唐代韩愈《独钓》诗所写:“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
文学意象
在古诗中常被用作时间背景,渲染清冷、寂寥的意境。例如元稹的“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姚合的“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均通过“秋半”点明时节,烘托月色与心境。
时间范围
广义上可涵盖整个秋季中期(约农历八月中旬至九月初),狭义特指中秋当日。
如需查看更多古诗例证或组词用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秋半》是指秋季的中旬或稍后阶段。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温度适宜、阳光明媚的季节,而秋半则是秋天逐渐进入尾声的时期。
《秋半》的拆分部首是⼦(子)和⼤(大),分别对应字的上部和下部。根据这两个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一共九画。
《秋半》在现代汉语中的来源较为简单,是由“秋”和“半”两个单字组合而成。没经过繁体化的转变,繁体字和现代字形一致。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变化。根据研究,《秋半》的古汉字写法为“秋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1. 秋半的天气凉爽,正适合出行。
2. 秋半,大地的颜色渐渐由绿转黄。
秋半分别是两个单字:秋和半。其中,“秋”可以组成“秋天”、“秋风”、“秋色”等词语;而“半”可以组成“半边天”、“半夜”、“半空”等词语。
近义词:中秋、深秋、晚秋
反义词:初秋、盛夏、初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