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骈誅的意思、骈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骈誅的解釋

一并誅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閣試》:“至丙辰,而羣龍無首,文壇喪氣,不至駢誅者幸耳。”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羣盜并就捕駢誅,惟 齊大 終不能弋獲。” 郭沫若 《虎符》第四幕:“ 魏王 :唬!你是 朱亥 的女兒,我要骈誅他的九族!你們來,抓下去,大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骈誅”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pián zhū,意為一并誅戮,即同時處決多人或群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曆史用法

  1. 明代文獻
    如沈德符《野獲編》提到“不至骈誅者幸耳”,指未遭集體誅殺已是僥幸。
  2. 清代記載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群盜并就捕骈誅”,描述盜賊被捕後全被處決。
  3. 詩詞引用
    宋代陳造詩句“宰輔骈誅非細故”,清代鄭孝胥“大義當骈誅”,均體現該詞在文學中的嚴肅語境。

現代用例


近義詞與語境


如需更多詩詞例句或文獻出處,、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骈誅的意思

《骈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同時進行多個人的懲罰或伐罪。

拆分部首和筆畫

《骈誅》由兩個部首組成:骨和钅。其中,骨部作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骨頭有關的意思;钅部作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的意思。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骈誅》最早出自于《史記·項羽本紀》:“骈殺其黥伯,誅其封人。”

繁體

《骈誅》在繁體中稱為「駢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骈」的上方有一個額外的部首「馬」,在右方有一個「幺」字旁;「誅」則在上方由兩個「言」字旁組成。

例句

1. 這些貪官污吏一起行骈誅之刑,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2. 他們合力将罪犯“骈誅”于法庭上。

組詞

1. 骈集:同時收集多個人或物。

2. 誅殺:進行殺害或懲罰。

近義詞

1. 同伐:同時攻擊或誅除。

2. 一網打盡:一次性抓住、解決所有的問題。

反義詞

1. 排斥:拒絕與某些人或物共同行動。

2. 單獨:獨自行動,與其他人或物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