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荠苨的意思、荠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荠苨的解釋

藥草名。又名地參。根味甜,可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荠苨》﹝集解﹞引 陶弘景 曰:“薺苨根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味甜絶,能殺毒,以其與毒藥共處,毒皆自然歇,不正入方家用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荠苨(拼音:qí nǐ)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其詞義與特征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詞義

荠苨又名地參、甜桔梗、杏葉沙參等,屬桔梗科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味甘,性微寒,可入藥,具有潤燥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


二、植物形态特征

  1. 根莖:根呈胡蘿蔔狀,肉質,味甜,可制果脯或煮食。
  2. 莖葉:莖高40-120厘米,無毛,常呈“之”字形曲折;基生葉呈心髒腎形,莖生葉心形或基部平截,邊緣有鋸齒。
  3. 花果:圓錐花序,花冠鐘狀,顔色為藍色、藍紫色或白色;蒴果卵狀圓錐形,花期7-9月。

三、藥用價值

  1. 功能主治
    • 潤肺化痰:用于肺燥咳嗽、痰黃稠。
    • 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癰腫瘡毒,可解藥物中毒(如附子、砒霜等)。
  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用量10-15克;或制成丸、散劑。

四、注意事項


五、文化記載

最早見于《名醫别錄》,明代《本草綱目》記載其根似人參,味甜可解毒,但少用于傳統方劑。

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分類或藥理研究,可參考中醫典籍或現代藥理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荠苨》這個詞的意思

《荠苨》(jì è)一詞是指草菜生長得繁茂、茂盛的樣子,也用來比喻個性固執、固執己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荠苨》的拆分部首為「艸」,它們分别是「艹」和「艹」。

《荠苨》的總筆畫數為25畫,其中「艹」的筆畫數為3畫,「艹」的筆畫數也是3畫。

來源

《荠苨》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草蟲》中的一句詩:“采其荠苨,言采之也。”這句詩中的“荠苨”形容了采摘草菜的多樣、茂盛。

繁體

《荠苨》的繁體字為「薺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荠苨」的寫法多樣。比如,荠字早期寫法為「支」,表示秦時與韓國接壤的地名;苨字早期寫法為「迷」,表示茂盛的樣子。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的「荠苨」。

例句

1. 這片菜地的荠苨長得非常茂盛。

2. 他的草率行事給人留下了一副荠苨的形象。

組詞

1. 副詞:荠荠瑟瑟;

2. 動詞:盛苨、莊苨;

3. 形容詞:荠苨茂盛、荠苨榮華。

近義詞

豐茂、繁茂、茂盛。

反義詞

貧瘠、荒蕪、稀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