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rait;at one's last gasp;be driven into an impasse;be (stand) at bay;come to the end] 形容處境窘困,已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
你如今是窮途末路,舉目無依。——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
(2) 亦作“末路窮途”
絕路。形容處境窘困,走投無路。《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如今是窮途末路,舉目無依。” 浩然 《豔陽天》第七四章:“ 馬之悅 走到了窮途末路,什麼樣肮髒手腕都使出來了!”
“窮途末路”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含義指走到了路的盡頭,比喻處境極端困窘,陷入無路可走的絕境。從漢語詞典角度可作如下解析:
基本釋義
“窮”意為困窘、阻塞,“途”指道路,“末路”即終點。該成語通過空間意象的疊加,強調人在現實困境中喪失轉圜餘地的狀态。例如:“公司資金鍊斷裂後,負責人坦言已至窮途末路”。
結構溯源
成語由兩個并列短語構成:“窮途”出自《周書·李遠傳》中“進退窮途”的表述,形容進退維谷;“末路”則最早見于《戰國策·秦策》“行百裡者半于九十”,暗指接近終點時反而更需謹慎。二者合并使用見于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窮途末路,更有一番危險”。
現代語境擴展
當代語言應用中,該成語既可描述具體危機(如企業破産),也可引申為抽象困境(如道德抉擇)。《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界定為“形容無路可走的境地”,凸顯其程度副詞特性,常與“陷入”“走到”等動詞搭配。
近義對比
與“山窮水盡”側重資源耗盡不同,“窮途末路”更強調主觀能動性的喪失;反義詞“柳暗花明”則通過空間轉折隱喻轉機的出現,形成鮮明對比。
引用來源:
“窮途末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指走到道路的盡頭,比喻處境極端困窘,無路可走。含貶義,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陷入絕境的狀态。
成語故事:據記載,古代書生李遠科舉失利後受高人指點,從“末路鎮”的困境中轉向習武,最終逆襲成功。此故事雖非傳統出處,但生動诠釋了成語的轉折含義。
提示:如需完整例句或更多典故細節,可參考《兒女英雄傳》原文或權威詞典來源。
拔舍罷閑邊郡标準化碧潭潭博學宏詞蒼茫常塗城市氣候初場出花樣毳毼大年典象餓殍枕藉法律關系赴阙福祉改途易轍剛傲廣告顔料歸處國故漢書薅馬何圖槐館徽霍昏天黑地簡除解籍羁縻州矜忍酒食地獄疾足看産扣算饋勞雷令蒙葺藐躬淰躍蹑手蹑腳拗體籤牌喬其紗秦桧全供辱國殃民三寸不爛之舌太尉足溏浃通年徒費唇舌推避相附巷吏消乏枭首隙大牆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