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孱弱的軀體。《清史稿·德宗紀二》:“況慈闈頤養廿餘年,使徒禦有驚,藐躬何堪自問?” 吳樾 《 * 時代》:“内顧藐躬,素非強壯,且多愁善病,焉能久活人間?”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藐躬窮奇,所至颠沛。” 茅盾 《色盲》五:“以他那樣的藐躬,負起生活的重擔,實在是毫無意義的。”
“藐躬”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藐躬”指“孱弱的軀體”或“虛弱的自身”,常用于自謙或描述身體狀态不佳的情形。例如《清史稿》中“藐躬何堪自問?”即表達對自身能力的謙遜态度。
詞義構成
用法與語境
需注意的誤釋
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藐視身份,低下姿态”,可能與拆分字義導緻的誤解有關。但從權威文獻和主流詞典看,此詞核心仍圍繞“孱弱”展開。
“藐躬”是文言色彩濃厚的自謙詞,需結合語境理解。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本或文學創作中,表達對自身狀态的低調描述。
藐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為 “艹” 和 “身”,也可以拆分為“艹”、“⺆”和“身”。根據筆畫來計算,藐躬一共有11畫。
藐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藐指微小、輕蔑的意思,躬表示低頭、鞠躬的動作。因此,藐躬的意思是指低下自己的身軀,表示自謙、謹慎或者自愧不如。
在繁體字中,“藐躬” 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藐躬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但根據現代規範的書寫,藐躬的字形是由草字頭“艹”和身字旁“⺆”組合而成。
以下是一些關于“藐躬”的例句:
1. 他為人謙虛,總是藐躬自下。
2. 在這個成功的廠長面前,他感到自己實在是藐躬的像個無名小卒。
藐躬的一些相關詞語包括:
組詞:謙虛、自謙、自卑
近義詞:謙卑、低聲下氣、卑微
反義詞:傲慢、自負、自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