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勤恤 ”。
亦作“ 勤卹 ”。憂憫;關懷。《書·召诰》:“上下勤恤。”《宋書·裴松之傳》:“出為 永嘉 太守,勤恤百姓,吏民便之。”按,《南史》作“勤卹”。 清 錢謙益 《南京江西道監察禦史陳必謙授文林郎制》:“勞勩服官,以勤恤民隱為事。”
“勤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核心釋義
“勤恤”指關懷體恤,尤其強調對百姓疾苦的憂憫與關心。其中“勤”意為勤勉、盡力,“恤”則包含同情、救濟之意。
延伸理解
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勤奮且恭順謙和”,但此用法較少見,更多文獻仍以“關懷體恤”為主流含義。
古籍引用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執政者或上位者體察民情、施行仁政,也可泛指對他人的深切關懷。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宋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等工具書。
勤恤是一個含有正能量的詞彙,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勤奮努力、勤勉盡責的品質。
勤恤由“力”和“心”兩個部首組成。
勤的拆分部首為力,總共有4畫。
恤的拆分部首為心,總共有7畫。
勤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中的一首《西鄙》:“惠而勤諒,聽我則良。”在這裡,“勤諒”描述了一個勤奮懂事、寬容體貼的人。
勤恤的繁體字為「勤恤」。
在古時候,勤恤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勤的古字形為「勤」,恤的古字形為「卹」。
1. 他赢得了老闆的認可,是因為他一直勤恤工作,從不偷懶。
2. 勤恤自律是成功的關鍵,隻有不斷努力才能取得成就。
勤奮、勤快、勤勞、勤學、恤物等。
勤奮、努力、勤勉。
懶惰、消極、怠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