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勤恤 ”。
亦作“ 勤卹 ”。忧悯;关怀。《书·召诰》:“上下勤恤。”《宋书·裴松之传》:“出为 永嘉 太守,勤恤百姓,吏民便之。”按,《南史》作“勤卹”。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必谦授文林郎制》:“劳勩服官,以勤恤民隐为事。”
“勤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核心释义
“勤恤”指关怀体恤,尤其强调对百姓疾苦的忧悯与关心。其中“勤”意为勤勉、尽力,“恤”则包含同情、救济之意。
延伸理解
部分资料(如)将其视为成语,解释为“勤奋且恭顺谦和”,但此用法较少见,更多文献仍以“关怀体恤”为主流含义。
古籍引用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执政者或上位者体察民情、施行仁政,也可泛指对他人的深切关怀。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国语》《宋书》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典》等工具书。
勤恤是一个含有正能量的词汇,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努力、勤勉尽责的品质。
勤恤由“力”和“心”两个部首组成。
勤的拆分部首为力,总共有4画。
恤的拆分部首为心,总共有7画。
勤恤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西鄙》:“惠而勤谅,听我则良。”在这里,“勤谅”描述了一个勤奋懂事、宽容体贴的人。
勤恤的繁体字为「勤恤」。
在古时候,勤恤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勤的古字形为「勤」,恤的古字形为「卹」。
1. 他赢得了老板的认可,是因为他一直勤恤工作,从不偷懒。
2. 勤恤自律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就。
勤奋、勤快、勤劳、勤学、恤物等。
勤奋、努力、勤勉。
懒惰、消极、怠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