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邶風·綠衣》:“緑兮衣兮,緑衣黃裳。”相傳此系 衛 莊姜 傷己之詩。古人以黃為正色,綠為間色,間色為衣,黃色為裡,比喻尊卑倒置,貴賤失所。後因以“緑衣”為正室失位的典故。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亟聞黃鵠之歌,失位自傷,甯免緑衣之歎,念其羈苦。”
(2).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 漢 揚雄 《法言·吾子》:“緑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紵絮三千,寒如之何矣。” 李軌 注:“緑衣雖有三百領,色雜不可入宗廟。”《新唐書·肅宗七女傳》:“ 阿布思 之妻隸掖庭,帝宴,使衣緑衣為倡。”後因以“緑衣”為婢妾等人的代稱。 明 王錂 《春蕪記·瞥見》:“向春風枉卻韶顔,做緑衣微賤。”《天雨花》第十五回:“你當日不肯充緑衣之數,朕今貴為天子,你若相從,你便是正宮皇後。”
(3). 唐 制六品、七品服用綠,飾以銀。 明 制八品、九品着綠袍。見《新唐書·車服志》、《明會典·冠服二·公服》。 唐 姚合 《武功縣作》詩之十二:“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緑衣。”
(4).借指地位卑微的官員。 宋 陸遊 《望永思陵》詩:“緑衣迎拜屬車塵,草木曾霑雨露春。”
(5).指鹦鹉的綠色羽毛。 漢 祢衡 《鹦鹉賦》:“紺趾丹嘴,緑衣翠衿。” 唐 張祜 《再吟鹦鹉》詩:“未勝無丹嘴,何勞事緑衣。”
(6).指郵遞員。 葉聖陶 《一個青年》:“綠衣頒簡,伸紙怅然。”參見“ 緑衣人 ”。
“緑衣”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釋義及延伸用法如下:
一、本義與物象特征 “緑衣”指以綠色絲織品制成的服裝。《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綠色之衣”,強調其色彩屬性與服飾功能。古代文獻如《詩經·邶風·綠衣》以“緑兮衣兮”起興,通過綠色衣裳寄托懷舊之情。
二、文化象征體系
三、語言學特征 該詞屬偏正結構複合詞,遵循古漢語“顔色詞+衣物類名詞”構詞規律。音韻學角度,“緑”屬入聲屋韻,“衣”屬平聲微韻,形成仄平聲調配合,常見于韻文創作。
主要參考文獻:
“緑衣”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源自《詩經·邶風·綠衣》的“緑衣黃裳”意象。古人以黃色為尊貴正色,綠色為次等間色,若綠色作外衣、黃色為襯裡,則象征尊卑颠倒。唐代李德裕在《讨回鹘制》中以“緑衣之歎”暗喻失位之痛,成為後世文學中正室被取代的經典隱喻。
唐代“緑衫”與“緑衣”含義相近,均指低級官職(如元稹詩“與君依舊緑衫行”)。
以上解釋綜合了該詞在曆史、文學和制度中的多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細節,可查閱《詩經》《法言》《新唐書》等原典或相關學術研究。
阿母子白虹貫日白琥半合兒包賠纏糾饬身淳光祠典粗衣粝食大成殿誕聖笃謹兒馬瘋人院關阃貴孽鼓破衆人捶海沸山崩畫格回驟家無二主街亭擊攻矜恻盡歡進就踦校開本擴澹利火陵邑邏刹麼波撓弱内屏年初乒乓球翹首切望七命窮域窮治旗幢三谏之義埏陶生友神機鬼械壽昌耍猴數課送窮鬼速檀佻竊鐵帽子王聽説聽道王慎中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微材芗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