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制的意思、清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制的解釋

清道的制度。《文選·顔延之<拜陵廟作>詩》:“夙禦嚴清制,朝駕守禁城。” 呂延濟 注:“言早使宣嚴備清道之制。”參見“ 清道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清制”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清道制度(禮儀制度)

指古代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往來的禮儀規範。該詞最早見于《文選·顔延之<拜陵廟作>詩》:“夙禦嚴清制,朝駕守禁城。”呂延濟注:“言早使宣嚴備清道之制。”
特點:

  1. 屬于古代禮制的一部分,體現皇權威嚴;
  2. 執行時需提前肅清道路,禁止百姓通行;
  3. 常見于祭祀、巡幸等重要場合。

二、清朝政治制度(曆史制度)

若指代清朝(1636-1912年)的政治制度體系,則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1. 中央集權強化

    • 雍正設軍機處,取代内閣成為最高決策機構,實現“跪受筆錄”式皇權專制。
    •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分掌行政,長官稱堂官,下設司官。
  2. 地方治理體系

    • 實行督撫制,總督(正二品)管轄數省,巡撫管理一省,均由中央直接任命。
    • 推行“流官制”防止地方割據,配合密折制度加強監察。
  3. 民族特色制度

    • 保留滿族八旗制度,與漢地州縣制并行;
    • 設理藩院管理邊疆民族事務。
  4. 官僚體系特點

    • 九品十八級官階,滿漢複職制平衡權力;
    • 幕僚與書吏實際操控政務,導緻“部費”腐敗現象。

“清制”既可指古代禮儀中的清道制度,也可作為清朝政治制度的簡稱。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需進一步了解清朝制度細節,可參考《清史稿》或專題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清制——一個概念的解讀

清制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字組成:清和制。清的拆分部首是氵(水),制的拆分部首是刂(刀)。清的筆畫數為5,制的筆畫數為8。清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

在繁體字中,清制的寫法保持不變。即便在宋體字體的傳統書寫中,清制的字形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同樣保持了清制的基本形态。清用上半部川下半部彐(火)表示,制用刂表示。這與現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定的差别,說明漢字的形态也在不斷地變化和演變。

清制這個詞的使用頻率很高,下面是一些例句:

1. 制度的清革非常迫切。

2. 這個公司正在推行清制的管理方式。

3. 我們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制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清制這個詞可以與一些其他詞彙組成詞語:

1. 清潔:清除污垢。

2. 制造:用手工或機器制作。

3. 清真:指符合伊斯蘭教戒律的。

接下來是一些與清制相關的近義詞:

1. 完善:對制度進行細緻周全的改進。

2. 整頓:對整體進行規範整理。

3. 改良:對現行制度進行改進,使其更加合理。

反義詞則是與清制完全相反的詞彙:

1. 混亂:沒有秩序,雜亂無章。

2. 污染:使環境、事物變得不潔淨,不純。

3. 無序:沒有明确的規則或次序。

綜上所述,清制是一個用來描述清除污垢、整頓有序的概念。清制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字形變化不大。清制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都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