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清制的意思、清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清制的解释

清道的制度。《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夙御严清制,朝驾守禁城。” 吕延济 注:“言早使宣严备清道之制。”参见“ 清道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清制”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清道制度(礼仪制度)

指古代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往来的礼仪规范。该词最早见于《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夙御严清制,朝驾守禁城。”吕延济注:“言早使宣严备清道之制。”
特点:

  1. 属于古代礼制的一部分,体现皇权威严;
  2. 执行时需提前肃清道路,禁止百姓通行;
  3. 常见于祭祀、巡幸等重要场合。

二、清朝政治制度(历史制度)

若指代清朝(1636-1912年)的政治制度体系,则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1. 中央集权强化

    • 雍正设军机处,取代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实现“跪受笔录”式皇权专制。
    •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掌行政,长官称堂官,下设司官。
  2. 地方治理体系

    • 实行督抚制,总督(正二品)管辖数省,巡抚管理一省,均由中央直接任命。
    • 推行“流官制”防止地方割据,配合密折制度加强监察。
  3. 民族特色制度

    • 保留满族八旗制度,与汉地州县制并行;
    • 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4. 官僚体系特点

    • 九品十八级官阶,满汉复职制平衡权力;
    • 幕僚与书吏实际操控政务,导致“部费”腐败现象。

“清制”既可指古代礼仪中的清道制度,也可作为清朝政治制度的简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需进一步了解清朝制度细节,可参考《清史稿》或专题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清制——一个概念的解读

清制是一个中文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清和制。清的拆分部首是氵(水),制的拆分部首是刂(刀)。清的笔画数为5,制的笔画数为8。清制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

在繁体字中,清制的写法保持不变。即便在宋体字体的传统书写中,清制的字形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同样保持了清制的基本形态。清用上半部川下半部彐(火)表示,制用刂表示。这与现代汉字的写法存在一定的差别,说明汉字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

清制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下面是一些例句:

1. 制度的清革非常迫切。

2. 这个公司正在推行清制的管理方式。

3. 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制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清制这个词可以与一些其他词汇组成词语:

1. 清洁:清除污垢。

2. 制造:用手工或机器制作。

3. 清真:指符合伊斯兰教戒律的。

接下来是一些与清制相关的近义词:

1. 完善:对制度进行细致周全的改进。

2. 整顿:对整体进行规范整理。

3. 改良:对现行制度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合理。

反义词则是与清制完全相反的词汇:

1. 混乱:没有秩序,杂乱无章。

2. 污染:使环境、事物变得不洁净,不纯。

3. 无序:没有明确的规则或次序。

综上所述,清制是一个用来描述清除污垢、整顿有序的概念。清制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字形变化不大。清制的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