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擒奸酒的意思、擒奸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擒奸酒的解釋

酒名。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 河東 人 劉白堕 ,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晞,以甖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味不動,飲之香美,醉而經月不醒……號曰‘鶴觴’,亦名‘騎驢酒’。 永熙 年中, 南青州 刺史 毛鴻賓 ,齎酒之蕃,路逢賊,盜飲之即醉,皆被擒獲,因復命‘擒奸酒’……遊俠語曰:‘不畏張弓拔刀,唯畏 白堕 春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擒奸酒"是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典故,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該成語讀作qín jiān jiǔ,字面意思為"能夠擒獲奸邪之人的酒"。比喻通過巧妙手段揭露、打擊不法行為,使惡人無法遁形。

二、典故起源 典故最早見于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載:河東釀酒師劉白堕在夏季用特殊方法釀制烈酒,貯于陶甕曝曬十日,酒味醇烈且久醉不醒。青州刺史毛鴻賓攜帶此酒赴任途中被盜賊劫飲,衆賊醉倒後被擒獲,自此得名"擒奸酒"。

三、相關别名 該酒在不同文獻中還有多個别稱:

  1. 鶴觞——取其酒香飄逸如鶴鳴九臯
  2. 騎驢酒——因可長途攜帶不變質
  3. 白堕春醪——以釀酒師姓氏命名

四、文化影響 由此衍生出俗語"不畏張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生動體現了該酒的特殊威懾力。故事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正義的崇尚,以及中國酒文化中"以酒制暴"的智慧。

該典故常見于描述揭露罪證、懲治奸邪的語境,現多用于文學創作或社會評論領域,比喻運用智謀揭穿不法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擒奸酒:詞義解釋

《擒奸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酒來騙取罪犯的供詞或證據。它指的是利用酒精的麻醉作用,讓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酒醉時言語行為失控,從而暴露自己的罪行。

擒奸酒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擒奸酒的拆分部首是「手」、「大」和「酉」。它的拼音是qín jiān jiǔ。

「擒」的筆畫數為12,在《康熙字典》中的排列序號為51。

「奸」的筆畫數為9,在《康熙字典》中的排列序號為78。

「酒」的筆畫數為10,在《康熙字典》中的排列序號為208。

擒奸酒的來源

擒奸酒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哀公十三年》。故事中,魯哀公為了擒拿作亂的臣子丁嬰,宴請丁嬰與宴會上的賓客們飲酒。在酒醉之後,丁嬰不加掩飾地表露出自己的罪行,最終被擒拿歸案。

擒奸酒的繁體字

「擒奸酒」的繁體字為「擒姦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擒奸酒的漢字寫法并未有太大改變,它們的形狀與現代漢字基本相似。

擒奸酒的例句

1. 他們通過擒奸酒成功獲取了犯罪嫌疑人的關鍵證據。

2. 警方采用擒奸酒的戰術,最終逮捕了逃犯。

與擒奸酒相關的詞彙

擒奸酒的組詞:擒拿、酒宴、罪犯。

與擒奸酒近義詞

擒奸酒的近義詞:借酒故弄玄虛、以酒解憂、酒後言多。

與擒奸酒反義詞

擒奸酒的反義詞:明诏正法、明火執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