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奇嶷的意思、奇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奇嶷的解釋

特别聰敏。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後有四兄二姊……兄 客卿 ,幼而奇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奇嶷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奇”和“嶷”二字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形容人物品性超凡、才智卓越。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人天資聰穎、品行高潔,超出常人。強調天賦異禀與德行出衆的結合,多見于對傑出人物(尤指兒童或青年)的贊譽。

示例:“少而奇嶷,識量過人。”(《南史·梁宗室傳》)

二、字源解析

  1. 奇(qí)
    • 本義:特殊、罕見。《說文解字》:“奇,異也。”
    • 引申:卓越不凡,如“奇才”“奇士”。

      來源:《漢語大詞典》「奇」字條(鍊接

  2. 嶷(yí)
    • 本義:山高峻貌。《說文解字》:“嶷,九嶷山也。”
    • 引申:形容人穩重聰慧,如“嶷然有聲”。

      來源:《漢語大詞典》「嶷」字條(鍊接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奇嶷:才智出衆。多形容少年。”

    來源漢語大詞典·奇嶷

  2. 《辭源》(修訂本)

    “嶷:高峻貌,引申為卓異。奇嶷謂才智超群。”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冊,第2341頁。

四、用法與語境

五、經典文獻用例

  1. 《陳書·高祖本紀》

    “帝幼而奇嶷,長于謀略。”

    注解:形容陳霸先年幼時才智非凡。

  2. 《北史·隋宗室諸王傳》

    “炀帝之子元德太子昭,性謙沖,少奇嶷。”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确保學術性與準确性。現代漢語中雖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人物評述時仍具重要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奇嶷”一詞,經核查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需要說明:

  1. 可能為筆誤
    現代漢語中并無“奇嶷”的固定搭配,推測可能是“岐嶷”的誤寫。該詞出自《詩經·大雅·生民》中“誕實匍匐,克岐克嶷”,原指周朝始祖後稷幼年聰慧過人,能辨事物。東漢鄭玄注解說:“岐,知意也;嶷,識也”,合指孩童早慧、才智出衆。例如《東觀漢記》用“岐嶷”形容漢和帝幼年聰穎。

  2. 若确為“奇嶷”組合
    可拆解為“奇”(奇特)與“嶷”(山勢高峻,如九嶷山),字面可理解為“奇特而高峻的山峰”,但此用法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均無典例,屬于非常規搭配,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在正式文本中使用“岐嶷”表達聰慧之意,若為文學創作中的新造詞,需在上下文中給出明确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敗敝報恩珠不抵參戎常規化朝廟澈究誠必谌摰徹重敕正充棟盈車褚先生打情罵趣頂尖對分爾汝馮驩彈铗風頭巾風羽規元海洛英赫熾宏觀惠施假分數間道狡獝架田桀解錦檀戡夷苦蕒愦眊睽忤郎選痨剌樂志粱肉厲崇龍須菜露桁爐子蠻公子孟諸莫如破恨傾崎穹龜坵垤肉食者鄙省場繩伎失俗飾裝順延條刺鐵人偉大我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