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紀傳體史書中用以綜述音樂發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史記》有《樂書》,《晉書》、《宋書》、《南齊書》等有《樂志》,《隋書》、《舊唐書》有《音樂志》,《漢書》、《新唐書》、《元史》則與禮合併為《禮樂志》。
愉悅心志。《戰國策·趙策二》:“昔 舜 舞 有苗 ,而 禹 袒入 裸國 ,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欲以論德而要功也。” 晉 潘尼 《安石榴賦》:“華實并麗,滋味亦殊,可以樂志,可以充虛。”
“樂志”一詞的含義需根據語境和讀音區分,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指紀傳體史書中綜述音樂制度沿革的篇章。例如:
這類篇章主要記錄古代音樂發展、禮儀制度等典章内容,屬于史書編纂的固定體例。
表示愉悅心志、積極追求志向。例如:
作為人名時,“樂志”結合了“樂”(喜悅/音樂)與“志”(志向)的雙重含義,寓意性格積極、意志堅定。
注:讀音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音樂相關場景讀yuè,表達快樂志向時讀lè。
樂志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詞彙,它包含着積極向上的意思。下面我們将對該詞進行解釋,包括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樂志的拆分部首包括了兩個部分:一是樂的部首為“欠”,表示快樂與愉悅;二是志的部首為“心”,表示心意或理想。樂志共有11畫。
樂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中的儒家學說。它強調人們應當積極向上地對待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以樂觀的心态面對各種挑戰。在繁體字中,樂志的寫法為樂志。
在古時候,樂志的寫法有所不同。樂的古字形是“樂”,表示音樂和歡樂;志的古字形是“誌”,表示才志和心願。兩個字形結合成了現代的樂志。
以下是一些關于樂志的例句:
1. 我們應該以樂志迎接新的挑戰。
2. 他在困境中始終保持着樂志。
3. 她的樂志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樂志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以下是幾個常見的組詞:
1. 樂觀:積極向上的态度
2. 志願者:自願參與公益活動的人
3. 志趣相投:興趣和心意相合
樂志的近義詞包括:樂觀、積極、向上;反義詞則有:悲觀、消極、頹喪。
通過對樂志的解釋,我們可以理解樂志代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态和追求理想的精神。它鼓勵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以樂觀的心态去面對人生的挑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