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瘰疬的意思、瘰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瘰疬的解釋

[scrofula] 病名。頸項或腋窩的淋巴結結核,患處發生硬塊,潰爛後流膿,不易愈合

詳細解釋

病名。即淋巴腺結核。俗稱疬子頸,多發生在頸部,有時也發生在腋窩部。《靈樞經·寒熱》:“ 黃帝 問于 岐伯 曰:‘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皆何氣使生?’ 岐伯 曰:‘此皆鼠瘻寒熱之毒氣也,留於脈而不去者也。’”《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瘰疬》“小瘰大癧三陽經,項前頸後側旁生,痰濕氣筋名雖異,總由恚忿鬱熱成”注:“此証小者為瘰,大者為癧……若連綿如貫珠者,即為瘰癧。”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海苔裡有碘質,可醫瘰疬病。” 郭沫若 《塔·喀爾美蘿姑娘》:“啊,瘰疬!這不是和肺結核相連帶的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瘰疬(luǒlì)是中醫術語,指因外感風熱邪毒或内傷情志所緻的頸部淋巴結結核性疾病。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該詞特指“發生在頸項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局部出現硬結,潰後膿液稀薄如痰,久不愈合”。其名稱源自病症形态特征:“瘰”形容皮下結節如串珠,“疬”指病程遷延難愈的特點。

從病理學角度分析,瘰疬主要表現為頸側淋巴結腫大,初期為無痛性硬結,逐漸融合成團,後期可破潰形成窦道。中醫典籍《靈樞·寒熱》将其歸為“鼠瘘”範疇,認為與肝郁氣滞、痰瘀互結相關。現代醫學證實其病原體主要為結核分枝杆菌,屬特殊類型的淋巴結結核。

構詞學方面,“瘰”“疬”二字均屬形聲字。“瘰”從疒(nè,病字旁)累聲,“疬”從疒曆聲,字形結構均體現疾病屬性。《中醫大辭典》特别強調該病症“多發于青壯年,具有傳染性,需結合抗結核治療”。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2. 人民衛生出版社《中醫基礎理論》
  3.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醫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瘰疬是中醫病名,指發于頸部的慢性感染性疾患,其症狀特征和病理機制如下:

一、詞義解析

瘰疬(luǒ lì)又稱“老鼠瘡”,源于頸部皮下結節如串珠狀排列的形态特征。小者稱“瘰”,大者稱“疬”。現代醫學認為其對應頸部淋巴結核,由結核杆菌感染引起。

二、核心特征

  1. 發病部位:多發于頸部、耳後,可蔓延至鎖骨、腋下。
  2. 病程特點:起病緩慢,病程長且易反複,潰破後膿液清稀含絮狀物,可能形成窦道。

三、中醫病理機制

四、症狀分期

分期 表現
初期 黃豆大小硬結,皮色不變,無痛可推動
中期 結節增大粘連,皮膚暗紅伴低熱,觸之有波動感(化膿)
後期 破潰流膿,膿液夾敗絮狀物,創面灰白難愈

五、現代醫學關聯

瘰疬屬于特異性感染疾病,需結合抗結核治療。患者可能伴隨低熱、消瘦等全身症狀。若有疑似症狀,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病原學檢測。

(注:将瘰疬描述為“皮膚病”與其他來源矛盾,此處未采納該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白拂本兵府碧桐杯鹁姑波駭雲屬唇不離腮當口兒燈台不自照得勿電子式定名筆東橋惡事鋒銳官娃鬼笑窮含沙蜮花琅琅黃沙黃山火符鉸孔譏排闊論高談枯冢連梃淩侮柳眼茶龍位龍龈陋世亂機泥章女婿鋪舒谯镌棄本磬出瓊奴羣蝨處裈中诎彊韶豔蛇虺折腳铛瘦弱衰齡稅産水資源私急太一數談天滕口調焦貼力童髦無題現大洋心粗膽大欣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