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薮的意思、逋逃薮的詳細解釋
逋逃薮的解釋
藏納逃亡者的地方。語本《書·武成》:“今 商王 受 無道……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世說新語·假谲》“ 陶公 自上流來赴 蘇峻 之難” 劉孝标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中書令 庾亮 以元舅輔政,欲以風軌格政,繩禦四海,而 峻 擁兵近甸,為逋逃藪。” 明 黃瑜 《雙槐歲鈔·妖僧扇亂》:“自中官崇尚釋氏,為奸兇逋逃藪。” 郭沫若 《文藝論集續集·桌子的跳舞》:“文藝是生活戰鬥的表現,決不是沒中用者、怠惰者的逋逃薮。”
詞語分解
- 逋的解釋 逋 ū 逃亡:逋逃。逋遷。逋蕩。 拖欠:逋負。逋租。逋債。 拖延:逋留(逗留)。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逃薮的解釋 逃亡者集聚的偏僻地方。 陳毅 《過澱山湖》詩:“解放以前此逃藪,抗 日 曾是遊擊區。”參見“ 逋逃藪 ”。
網絡擴展解釋
“逋逃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逃亡者或逃避現實的人聚集的地方。其中,“逋逃”意為逃亡,“薮”指人或物聚集的場所,合起來即“逃亡者的藏身之處”。
2.來源與典故
- 曆史出處:
一說源自《尚書·武成》中“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薮”,描述商纣王成為逃亡者的庇護者;
另一說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齊國平原君虞卿逃亡時與其他流亡者聚集的故事。
- 演變:後世多用于形容藏匿罪犯或逃避現實者的場所,如《世說新語》注引《晉陽秋》提到“為逋逃薮”。
3.構成與發音
- 讀音:bū táo sǒu(注意“逋”讀bū,非bǔ)。
- 單字解析:
- 逋:逃亡、拖欠(如“逋逃”“逋債”);
- 薮:水草茂密的湖澤,引申為聚集地。
4.使用場景
- 本義:指罪犯或流亡者的藏身巢窟(如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 引申義:比喻逃避現實、責任者的聚集地,如現代可形容某些避世社區或網絡空間。
5.示例
- 《晉陽秋》:“峻擁兵近甸,為逋逃薮。”
- 現代用法:“這座廢棄的村莊曾是犯罪分子的逋逃薮。”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尚書》《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逃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逃走的動物躲藏在草叢中。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艸,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有悠久的曆史。相對應的繁體字是逋逃藪。
在古代,逋逃薮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在古時候,逋逃薮的漢字寫法為「逋逃㔑」。其中,「㔑」是一個已經不常使用的部首,表示與逃跑有關的動作。
以下是一個例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逋逃薮的用法:在森林中,野獸逋逃薮中,不易被人類發現。
與逋逃薮相關的組詞可以有逋逃、逋逃不止、逋逃無路等。類似的詞語有遁入草叢、躲藏在樹叢中等。而與逋逃薮相反的詞語可以是留守、不逃避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對逋逃薮的了解,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