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第。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三:“﹝ 劉軻 ﹞後乃精於儒學,而肄文章,因策名第,歷任史館。”
(2).科舉考試中式的名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聽響蔔》:“ 韋甄 及第年,事勢固萬全矣,然未知名第高下。志在鼎甲,未免撓懷。” 宋 葉適 《<覆瓿集>序》:“或謂 子長 負絶世筆墨,而區區名第乃不與常人比,故多怒譏,誠然哉?”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榜眼》:“第二第三又皆謂之榜眼,至探花則以年少者為之,不論名第。”
“名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科舉考試中的名次
指古代科舉制度中考生及第後的具體排名。例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提到“未知名第高下”,即強調考生對排名的關切。清代俞樾在《茶香室續鈔》中也用“名第”描述科考成績。
高門第或顯赫地位
“第”在古代也指顯貴家族的宅第,如唐代範摅《雲溪友議》記載劉軻“策名第”後任史館官職,體現通過科舉提升家族地位。
現代語境中,“名第”可泛指各類排名。例如:
此外,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定義為“同一領域排名第一或前列”的成語,但此用法較少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名第”兼具曆史内涵與現代擴展,既反映古代科舉制度的社會影響,也適用于當代競争性排名的描述。具體語境中需結合背景判斷其指向。
名第(míng d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位次、名次。它可以用來表示人物在排名中的位置或次序。
名第的部首是「口」,由「囗」和「又」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2,其中囗部2畫,又部10畫。
名第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一個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名第的寫法與簡化字相同。
在古時候,名第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是「名第」。
1. 他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真是太厲害了!
2. 這家公司在業界有很高的名第。
名次、名次争奪、排名(相關詞語)
次序、次第、順序、秩序等(相似意思的詞語)
隨便、無序、混亂等(相反意思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