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圻父的意思、圻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圻父的解釋

(1).古官名。掌封畿内軍事。《書·酒诰》:“矧惟若疇圻父。” 孔 傳:“圻父,司馬。” 孔穎達 疏:“司馬主圻封,故雲圻父;父者,尊之辭。”

(2).《詩·小雅》篇名。今本作《祈父》。《左傳·襄公十六年》:“﹝ 穆叔 ﹞見 中行獻子 ,賦《圻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圻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先秦文獻中,特指周朝時期的一種官職。字面意思上,“圻”指邊界或疆域(源自“圻”的本義,表示土地的界限),而“父”是對男性尊長的稱呼或官職後綴,常用于官職名中表示職責。因此,“圻父”合稱意指掌管邊疆防禦的官員,類似于後世的司馬或邊防将領,負責戍守國土、維護邊境安全。

在具體用法上,“圻父”最著名的出處是《詩經·小雅·圻父》篇。該篇以詩歌形式描述了圻父的職責和民衆對其的期望,反映了周代軍事制度。詩中,圻父被描繪為邊疆的守護者,需應對外敵侵擾,但同時也隱含了對官員失職的批評。例如,詩句“圻父,予王之爪牙”強調了其作為王室護衛的角色。後世文獻如《左傳》和《周禮》中,雖未直接使用“圻父”一詞,但繼承了類似官職的職能描述,如“司馬”主管軍事。

現代漢語中,“圻父”已極少使用,僅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引用中。其含義體現了古代中國的官僚體系和邊疆管理思想,具有文化曆史價值。

參考來源:《詩經·小雅·圻父》、《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版)。

網絡擴展解釋

“圻父”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官職名稱

  1. 職責與地位
    圻父是西周時期設置的官職,專門掌管王畿(都城周邊直轄地區)内的軍事事務,相當于後世的“司馬”。其職責包括維護封地安全、處理軍事糾紛等,屬于高級武官。

  2. 典籍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酒诰》:“矧惟若疇圻父”,孔傳注釋為“圻父,司馬也”,孔穎達進一步解釋:“司馬主圻封,故雲圻父;父者,尊之辭”,說明“父”在此處表示尊稱。

二、《詩經》篇名

  1. 篇目演變
    在《詩經·小雅》中,原本有名為《圻父》的詩篇,但現存版本改稱為《祈父》。該詩以士兵的口吻質問司馬(圻父),控訴頻繁征戰的苦痛,反映了西周晚期的社會矛盾。

  2. 曆史引用
    《左傳·襄公十六年》記載,魯國大夫穆叔曾對晉國中行獻子賦《圻父》一詩,借以表達對軍事政策的不滿。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報囚八溪殘酷無情長白山脈琤瑽遲夷蟲吃牙磁場怱忙刀圭定交奪職額手稱慶封財門鋒鋋風化汾海分解反應攻劫關礙閨娃奸犯賤棄蛟龍擘水基隆謹慎小心機身炕圍子口率誇克酷意毛摯明器民官母道攀染澎湃瞟觑評判乾燥認賬瑞應泉濡滞灑涕髾發稍人水程水準儀說謊嗣承搜句天底突怒讬宿霞錯相門有相相忘鄉野現勢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