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薮的意思、逋逃薮的详细解释
逋逃薮的解释
藏纳逃亡者的地方。语本《书·武成》:“今 商王 受 无道……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藪。”《世说新语·假谲》“ 陶公 自上流来赴 苏峻 之难”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中书令 庾亮 以元舅辅政,欲以风轨格政,绳御四海,而 峻 拥兵近甸,为逋逃藪。” 明 黄瑜 《双槐岁钞·妖僧扇乱》:“自中官崇尚释氏,为奸兇逋逃藪。”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桌子的跳舞》:“文艺是生活战斗的表现,决不是没中用者、怠惰者的逋逃薮。”
词语分解
- 逋的解释 逋 ū 逃亡:逋逃。逋迁。逋荡。 拖欠:逋负。逋租。逋债。 拖延:逋留(逗留)。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逃薮的解释 逃亡者集聚的偏僻地方。 陈毅 《过淀山湖》诗:“解放以前此逃藪,抗 日 曾是游击区。”参见“ 逋逃藪 ”。
网络扩展解释
“逋逃薮”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指逃亡者或逃避现实的人聚集的地方。其中,“逋逃”意为逃亡,“薮”指人或物聚集的场所,合起来即“逃亡者的藏身之处”。
2.来源与典故
- 历史出处:
一说源自《尚书·武成》中“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描述商纣王成为逃亡者的庇护者;
另一说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齐国平原君虞卿逃亡时与其他流亡者聚集的故事。
- 演变:后世多用于形容藏匿罪犯或逃避现实者的场所,如《世说新语》注引《晋阳秋》提到“为逋逃薮”。
3.构成与发音
- 读音:bū táo sǒu(注意“逋”读bū,非bǔ)。
- 单字解析:
- 逋:逃亡、拖欠(如“逋逃”“逋债”);
- 薮:水草茂密的湖泽,引申为聚集地。
4.使用场景
- 本义:指罪犯或流亡者的藏身巢窟(如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 引申义:比喻逃避现实、责任者的聚集地,如现代可形容某些避世社区或网络空间。
5.示例
- 《晋阳秋》:“峻拥兵近甸,为逋逃薮。”
- 现代用法:“这座废弃的村庄曾是犯罪分子的逋逃薮。”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尚书》《史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逋逃薮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逃走的动物躲藏在草丛中。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艸,总共有11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相对应的繁体字是逋逃藪。
在古代,逋逃薮的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在古时候,逋逃薮的汉字写法为「逋逃㔑」。其中,「㔑」是一个已经不常使用的部首,表示与逃跑有关的动作。
以下是一个例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逋逃薮的用法:在森林中,野兽逋逃薮中,不易被人类发现。
与逋逃薮相关的组词可以有逋逃、逋逃不止、逋逃无路等。类似的词语有遁入草丛、躲藏在树丛中等。而与逋逃薮相反的词语可以是留守、不逃避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你对逋逃薮的了解,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