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逋逃薮的意思、逋逃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逋逃薮的解释

藏纳逃亡者的地方。语本《书·武成》:“今 商王 受 无道……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藪。”《世说新语·假谲》“ 陶公 自上流来赴 苏峻 之难”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中书令 庾亮 以元舅辅政,欲以风轨格政,绳御四海,而 峻 拥兵近甸,为逋逃藪。” 明 黄瑜 《双槐岁钞·妖僧扇乱》:“自中官崇尚释氏,为奸兇逋逃藪。”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桌子的跳舞》:“文艺是生活战斗的表现,决不是没中用者、怠惰者的逋逃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逋逃薮(bū táo sǒu)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藏匿逃亡者或罪犯的处所,引申为包庇恶人、聚集祸患的地方。以下从词源、释义、用法及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逋逃

    “逋”本义为逃亡、拖欠(如“逋客”指逃亡的人,“逋债”指欠债),《说文解字》释为“亡也”。“逃”即逃跑。“逋逃”合用指逃亡的罪人或流亡者,如《尚书·费誓》载“马牛其风,臣妾逋逃”,指奴隶逃亡。

  2. 原指水草茂密的湖泽,《说文解字》释为“大泽也”。先秦文献中常比喻人或物聚集之所(如“盗薮”指盗贼聚集地),如《国语·郑语》云“薮,物之归也”。

  3. 合成词义

    “逋逃薮”即逃亡者藏匿的聚集地,强调庇护所属性,含贬义。如《北史·尔朱荣传》载:“(尔朱荣)占据并州,招聚逋逃,为天下薮泽。”


二、典籍书证

  1. 《晋书·慕容超载记》:

    “(慕容超)纳逋逃之薮,纵豺狼之贪。”

    此处指收容逃亡者,喻包庇恶行。

  2. 《宋书·武帝纪》:

    “(卢循)结聚逋薮,陵暴江湘。”

    “逋薮”为“逋逃薮”的简写,指叛军据点。

  3. 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

    “唐末藩镇各擅土宇,多纳亡命为逋逃薮。”

    描述割据势力收容亡命之徒。


三、文化背景与法律关联

古代法律严惩藏匿逃亡者。如:

此类律法强化了“逋逃薮”的负面含义,使其成为社会秩序破坏的象征。


四、近义词辨析

词汇 含义 差异点
逋逃薮 专指藏匿逃亡者的处所 强调聚集性与庇护功能
渊薮 泛指人或物聚集的根源 中性词(如“罪恶渊薮”)
巢穴 盗匪藏身地 侧重物理空间

五、现代使用与引申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语境,如:


参考资料

  1. 《晋书》卷一百二十八·慕容超载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宋书》卷一·武帝纪(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国学导航
  4. 《唐律疏议》卷二十八·捕亡律(中国法律古籍库
  5. 《说文解字注》(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

“逋逃薮”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指逃亡者或逃避现实的人聚集的地方。其中,“逋逃”意为逃亡,“薮”指人或物聚集的场所,合起来即“逃亡者的藏身之处”。


2.来源与典故


3.构成与发音


4.使用场景


5.示例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尚书》《史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鹞子编磬不恌曹司痴长疵齾打降段干繁奓封册风动工具凤爪愤忾富士山负书戆冥格登登歌舞升平功若丘山公所鬼妻贵市黑家蝗蝝毁玷活塞家鸡渐稀剿擒介眉镜花缘铠骑硿然魁堆怜遇灵运屐潾涌倮身緑肥作物马公帐马价蛮牀迷留孽龉弄潮裒削迁庙清慧秋魄硰石淑姿耸翠望洋为命危若朝露鶱舞县主小国卸磨杀驴西瓜